這個問題雖然棘手,但在百草經的輔助下,他的進程還算順利。
正常情況下,想要檢測一個微觀結構的開環與耦合得率,是十分麻煩的,除非實在是有錢能做到直接觀測,但有這種技術的存在,也基本不會插手這種實驗。
畢竟說不定成功後賺的錢,還沒有儀器的零頭多。
但也講了是正常情況,而諸雲呢,恰好不屬於正常的範圍,他直接觀測微觀結構,是不用花一分錢的。
因此,按照以曼尼希反應為基礎的催化劑開環,是要先加入酸進行質子化,也就是說,將苯環上的COOH變成COOH3,那麼C原子就會帶正電荷,從而讓其能與遊離N親和,因為N自帶兩個負電子,所以兩者易反應。
當然這隻是簡便解釋,大概明白個機理就足夠了。
後麵才是重點,既然質子化後從穩定結構變成較不穩定結構,便可試圖加入CS2、KOH/ETOH來開環,強調一點,這裏破開的並非苯環,而是雙雜環的連接端,多半指的是碳氫原子。
雙雜環開成兩個雜環化合物,而且都是連接HCSK+的雜環化合物,之後再加入HNO3·H2O,活性的N與C親和反應,形成新的苯環。
篇幅有限,暫且停止在這裏。
一周的時間大體上說,足夠諸雲摸索開環與重新組環的條件了,事實上在小鼠恢複階段結束前,新雙雜環鎮靜結構就完成了。
這件事著實讓孟德好一番震驚,這家夥在當天整整一個下午沒說過話,結果晚上回到宿舍連聯盟都不打了,直接坐下來看書,看完就睡覺。
諸雲對孟德能有這樣的覺悟十分欣慰,大有一種老父親看到兒子成長了的感覺。
結果第二天這家夥就賴床了……
諸雲叫了幾聲無果後,就沒再管他,自己來了實驗室。
一切準備,可以繼續Glu含量測定了。
下探針以1微升每分鍾的速度進行微量透析,每30分鍾收集一管透析液,兩小時後開始給樣CHM-001(新雙雜環化合物,暫時如此稱呼),此時開始為基點,而先前兩小時的透析液則是對照液。
連續收集數管透析液後,將透析液以1∶1加入OPA衍生化試劑,冰上反應兩分鍾後進樣檢測。
大抵上選擇這樣的步驟進行檢測實驗。
實驗室隻有一個人的情況下,諸雲確實有些忙不過來了。
所以一頓奪命連環CALL後,孟德被迫起了床,心不甘情不願地來了實驗室。
不過在一次閑暇交談之中,孟德變成了心甘情願。
交談如下。
孟德:“雲子,感覺好夢幻啊,我們竟然快做完了!而且完全沒有失敗!”
這有什麼好驚訝的?
諸雲表示十分鄙視:“你跟我做是這個結果,很正常。”
孟德:“………”
這話實在太裝逼了啊!
不對,咋品起來味道不太對呢?
孟德很快忽略了這件事,又問道:“雲子,你還發SCI不?”
“發啊。”
諸雲頭也不回。
“那…那…我能問件事不?”
“放。”
“就是,你發的論文上會有我的署名嗎?”
“放心吧,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