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街上迎麵而來的風吹打著人的衣裳以及地上的一些樹葉和雜物。雖說此時還算不上入深秋之說,但那微微發涼的臉頰和身上讓人看起來感覺不太溫暖的單薄,也表明著現在的天氣一到了下午和晚上也確確實實褪去了夏季的蹤影。
一個小型且唯一的購物廣場,坐落在這座算不上喧囂、談不上寧靜的南方小城中心。
聽那些在這個地方呆了有一些年頭的擺攤師傅說,如果不是這些年國家大力支持沿海岸城鎮搞開發建設,像這種縣級城市才能有的標配,恐怕還輪不到給他們呢。
往來無客時,小本生意的攤販開始了家長裏短的閑聊。對於此地人傑地靈的這個說法,他們顯然不太認同,從一個小農村變成現在已經初具規模的三四線城市模型,二三十年間,雖說也有人力勞作的成果,但更多的卻是趕上了一個好的時代和國家政策。
對於這件事情,原因無他。大多數本地人和外來的關係的確不算很好。一個是背井離鄉來這裏打工賺錢,一個是逐漸與新時代接軌的新生城市。二者相撞,難免碰出火花。
距離此地不遠處的龍翔路,一條街的直線距離,座落著兩個公立學校。分別是鎮一中和鎮一小,但老實說,除了學校學習資源好一點,單單就從地理環境和建築裝修上來說,還真沒看出來那裏具備有“一”的潛質,而且就算是在這個小城鎮上,也著實辜負了。
現在正值下午放學高峰期,一小校門口被很多來接孩子的家長圍得水泄不通,左右兩條二三十米的人行道上停滿了很多電動車,放眼望去有好幾輛上麵裝著塑料透明擋風罩和可拆卸式雨蓬,雖說實用,但也存在著不小的安全隱患。
不過好在謝天謝地,現在很多地方的交通部門都在嚴抓嚴打這種現象,這兒也不例外。雖然偶爾有幾條漏網之魚和心存僥幸之人,但也實屬正常。
混在人群中的小攤販、因為人流量有點多而影響到交通,不得已臨時過來維持下秩序的交警,還有坐在學校門口值勤室室嘴裏嚷嚷著不要亂的保安大叔,以及陸陸續續從大門口走出來的低年級小學生,七七八八的,讓一向喜歡安靜走路的程語有點小小的煩躁。
天見猶憐,他隻是想去附近廣場裏的公園長椅上坐著曬會兒溫暖的太陽,順便吹吹風什麼的,根據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的說法,他選擇的這條路也沒什麼毛病。
雖然說這條路已經走過上千次了,但遇見放學這種事兒也沒有過幾回,當然了,這是在他以前有意避開的前提下。
看著前方密密麻麻攢動的身影,程語感覺整個人都不太好了,之前平淡的表情上頓時浮現出幾分冷漠和反感,隨後話不多說轉身就走。
從小到大,他都有一個習慣,那裏人最少,那裏最安靜他就往那裏鑽。對於人多的地方,除了正規嚴肅的場合,他是一刻都不想呆下去。
人際關係方麵,除了授業解惑的老師,還有把他從小帶大的爺爺,其他人話能少一句就少一句。如果可以,就連學校班級裏麵的大部分同學他都不太想接觸,當然說這個不太現實。
一邊往回走一邊自我心裏安慰的程語,不斷的告誡著自己,看在自己所在的大學提前放法定小長假的情況下,今天這事兒就這麼過去了。而且也是自己的問題,不就是小學生放學嗎,人多點怎麼了,又不是前麵有人拿著刀攔著不讓自己過去,更何況就算是一個正常人如果要過路,那怕前麵有座山,人家都能自己翻過去,他這個算什麼,純粹小題大做。
最後的最後,程語越想越氣,越想越虧,一年級的上下學接送這很正常,畢竟還是很小的孩子嘛,讓他們/她們小小年紀放學後在這街上跑來跑去,擱誰都不放心。
至於二年級的,也屬於正常,三年級的也可以理解,四年級的勉勉強強,這到最後那些五年級六年級的,放學還要人接送的就太說不過去了,一個個的,跟以前的高年級初中生都差不多了,隻能說,這真的是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