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川軍再戰山西,李家鈺四十七軍轉戰晉南-五,四十七軍中條山遊擊戰(一)(3 / 3)

看到這些普通士兵的英雄事跡,李家鈺愈加憎惡孫介卿最後時刻的苟且行為。他找來參謀長魏粵奎、副軍長羅澤洲、師長李宗昉,一起商量對孫介卿的處置方法。孫介卿是李家鈺的愛將,何嚐不是這些帶兵首腦的愛將!李家鈺找來眾人商量,大家心裏都清楚,他是不能痛下殺手啊!如果會上有人挺身而出而出力保,或可李家鈺就借機下台放孫介卿一馬了。可“連坐法”是軍中至高無上的法律,軍隊崇尚‘軍令如山,軍法無情’,誰人也不敢破。眾人還巴不得全軍首腦李家鈺提出從輕發落的意見,好順水推舟,留下孫介卿一顆人頭來。

在會上,人人心情沉重,沉默不語。等了一會,還是李宗昉開了口:“我看,還是報個‘全團犧牲,團長陣亡’向委員長交差算了。”李宗昉是孫介卿的主官,不得不先說話,於是拿出來一個兩全其美的折充的辦法。參謀長魏粵奎摸了摸下巴,站起來,踱了幾步,又坐下,然後說:“我在下麵聽到不少官兵說,孫介卿在安邑打仗是勇敢的,他是同敵人拚了命的。安邑失陷也怪不了他喲,隻是他不該先跑回來。依我說,李師長的這個辦法值得考慮,既可向老頭子交賬,又可讓孫介卿不負家人了。”望了望李家鈺“軍長以為如何?”

副軍長羅澤洲也同意這種處置辦法,對別人他不手軟:“我看就照李師長的意見來辦吧。諸葛亮揮淚也要斬馬稷!”

李家鈺揮了揮手:“難啊,難啊。”大家也不知道他說的是處置孫介卿的事難辦,還是按李宗昉提出的意見辦難。

這些人都是戎馬一生的人,都是多次體會過經曆槍林彈雨和生死之間那令人心悸和恐懼的時刻。有的人在逃走的時候中彈陣亡,也容易被人認為是英雄。但真正的英雄決不在麵對敵人的時候逃走!盡管英雄也是人,也有戀生和膽怯的時候。有時,是英雄、或是懦夫僅是瞬間的事,僅在於一念之差。有的人要經過長期的曆練才能成為真正的英雄,有的人卻天生具有英雄的氣質。唉,孫介卿呀,孫介卿,英雄一生,為何在這關鍵時刻留下含恨終生的敗筆!

最後,李家鈺終於拿定了主意。

第二天,李家鈺備下一桌酒席,叫人把孫介卿叫來。李家鈺拿起手中的酒杯,一陣苦笑:“介卿兄,來!幹了!”孫介卿“咚”的一聲跪在地上:“總司令,你殺了我吧!”他為自己的過失而悔恨不已。

“起來,起來,介卿兄,天上有飛機,地上有大炮,不敗才怪呢。好生將息,我不怪你。”李家鈺違心地說,聲音極不自然。

孫介卿從地上爬起來,“叭”的一個立正:“總司令,喪師失地,罪在不赦!你就讓我把命丟在戰場上吧。”

孫介卿從軍長的話音裏似乎聽到一線希望,於是這樣說。如果這次軍長能給自己留下一個機會,那末,將毫不猶豫地重新衝上戰場,把自己的滿腔熱血傾灑在祖國的大地上。

李家鈺叫衛兵送來五百個大洋,親手遞給他:“回蒲江看看吧,嗯?”

“我還有啥子臉麵回蒲江哦,二千多條命債逼都要把我逼瘋。”孫介卿一臉自責、真誠和誠惶誠恐。李家鈺萬分為難,孫介卿在戰場上生龍活虎的形像在眼前跳躍,他的心似乎在被無形的爪子在撕咬。他不忍心再同這個即將被自己處決的人麵對麵了,他轉過身,狠了狠心吩咐衛兵:“把我的馬牽來,送孫團長上路!”

辭別軍長出來,孫介卿在顛簸的馬背上神誌恍惚地念念叨叨:“無顏見江東父老哦,無顏見江東父老……”。此時,太陽己快要落山了,夕陽的光線披在孫介卿和護送他的幾個衛兵身上,滿山遍野的青紗帳和遠處的黃土崗被映照得金黃金黃的。孫介卿似乎對眼前的一切都不在意了,雙眼木然,神情恍惚。奉命行事的衛兵也不忍心動手,任馬遊韁。馬蹄慢攸攸地打著地麵,一步一步,眼見已經快到孫介卿的住地,不能再等待了,衛兵在身後悄悄地拔出手槍,瞄準了孫介卿的後心,扣動了扳機。“叭”的一聲,孫介卿顫抖了一下,從馬背上摔了下來。

撲倒在地上的孫介卿艱難地回過頭,望了望後麵提著槍為他送行的衛兵,慘然地笑了笑,就一頭扒在地上不動了。鮮血,從身軀中流出來,浸入了身體下麵的土地。

李家鈺這樣處置了孫介卿。事後,念其作戰時勇敢,采用李宗昉等人的意見,仍以陣亡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