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川軍再戰山西,李家鈺四十七軍轉戰晉南-一,四十七軍守備上黨七縣(二)
告別衛立煌後,李家鈺的汽車從臨汾一路出來,向安澤前進。他知道,腳下的這條路,就是八十年前太平天國北伐時席卷晉南突襲河北時走過的道路。那時,太平天國占領了南京,定名為天京以作其都,又派出了林鳳祥、李開芳率軍二萬,攻入河南,又從河南攻入山西,占領了臨汾後,調頭向東,沿著這條大道直下東陽關而進入河北。然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卻沒有以重兵向北直搗滿清王朝的老巢,錯失了得天下的良機。林鳳祥、李開芳兩人進入河北後,一路征戰,一直打到保定,後受重兵圍堵,不得後援,雙雙戰死。好一曲慷慨悲歌啊!
李家鈺車過安澤,又棄車就馬,揮鞭登上一座高山,極目遠眺,但見山西高原白雪皚皚群山起伏,一望無際,如萬傾波濤,洶湧澎湃。西北方向的太嶽山主峰如一柄利劍,直插雲霄;東邊是雄偉壯麗的太行山,連綿上千公裏,猶如一道長城,由南向北直達天際。望著這片數千年來烽火不斷的神密三晉土地,不免感歎這真是為將者海闊憑魚躍、天空任鳥飛的廝殺場所和報國之地呀。李家鈺心潮起伏,仿佛看見了遍地的硝煙、耳聞著咚咚的槍炮聲。衛立煌將軍關於戰局的一席話又浮現出來。
在衛長官的司令部裏,衛立煌指著牆上掛的山西省的大比例尺作戰地圖,以及上麵大大小小的紅綠箭頭,向李家鈺講解第二戰區的戰略形勢:
“太原會戰後,我軍傷亡慘重,全部退到晉南。日軍雖然取得了會戰的勝利,但也是傷亡不小,耗盡了力氣,需要有時間休整,一時也無力繼續南侵。現在,敵我雙方就在山西中部偏南的這一帶相對持。”說到這裏,衛立煌用手中的一支竹棍橫放在地圖上。竹棍下的地名,西部是平遙盆地南邊的介休,東邊是昔陽以南、長治以北的子洪口。整個山西省被這條竹棍分成南北兩部,北部占三分之二強,已被日本人占領;南部不到三分之一的地方還控製在我軍手中。
“但是,”衛立煌繼續說“這種相持不會太久,日本人正在不斷地聚集兵力和物資,顯然是在為下一步向南攻擊作準備。若日軍向南進攻,其路線必然是以主力沿同浦鐵路向南,也即是沿著汾河河穀向南。自從二十二集團軍鄧、孫部調出山西後,平遙盆地除了有少量的遊擊部隊在堅持外,已基本上是一片真空地帶。如果敵人大舉南侵,平遙盆地很快就會陷入敵手。但是,在這裏還一個地方是我們必須堅守的。”衛立煌又用手中的竹棍點了點平遙盆地和臨汾盆地之間的一處瓶頸地帶“這個地方叫韓侯嶺,上山六十裏,下山七十裏,是汾河中的一道峽穀,是一處易守難攻之地,所以我們要在這裏阻止日軍的南進。”說到這裏,衛立煌停頓了一下“不過,即使是此地不保,我們也要在晉南山區堅持遊擊戰,絕不退過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