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從兩個方向的進攻均未奏效,時間己幾乎用了一天,稍事休整後,傾其全力發動了三月十六日最凶猛的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對東關的進攻。
此次敵人進攻的地點選擇在東關正中的黃山橋閣兒門。共集中了三十餘門大炮,其中威力更大的野炮占了半數以上,天空中以每批次十架以上的飛機飛臨,帶著淒淒嘯叫聲音上下俯衝。鬼子炮擊和轟炸的目標不僅集中在東寨門,而且對整個東關、城內和西關、火車站實施縱深射擊。
很快,寨門被毀,成了一個大缺口,“九省通衢”的扁額炸得粉碎,不知去向,寨牆多處被炸塌。整個東關被籠罩在不斷騰起的煙霧和火光之中。
寨門外麵是一座橋,叫黃山橋,橫跨在寨牆外的壕溝上。因此衝鋒的鬼子不用再翻越壕溝,直接從橋上衝鋒。日軍的指揮官下了狠心,鬼子的衝鋒不再是一次一次地進行,而是三個波次同時進行,每個波次之間相距百米,每波五十名左右,前後重迭,形成後浪推前浪。
炮擊一停,第一波鬼子己經在機槍的掩護下衝近寨牆,守兵立刻奔過來堵住缺口,不斷以密集手榴彈攔截敵人。當手榴彈爆炸的煙霧尚未散開,第一波的敵人也幾乎全部躺倒的時候,鬼子早就準備就緒好的數十挺輕重機槍和炮火對準缺口一齊開火,我守在缺口兩側和守兵和堵在缺口正麵的守兵躲閃不及,幾乎全被打倒,犧牲殆盡!
嚴翊見情況不好,立刻命令營預備隊吳讚誠連迅速堵住。吳讚誠連撲上缺口,還沒有站住腳,第二波衝鋒的鬼子己經挺著明晃晃的刺刀衝到跟前。雙方立即在缺口上展開了一場慘烈的肉搏,喊殺聲和鐵器的撞擊聲響成一片。在第三波敵人到達之前,該連全部解決戰鬥,衝到缺口的數十名鬼子全被砍死,連長吳讚成和排長劉萬山重傷,吳讚成全連隻剩下十四人,其餘全連一百多號人全部在這“九省通衢”的寨門口壯烈犧牲。
缺口上己幾乎沒有守兵,眼見敵人的第三波又將衝到,在東城門上的張宣武立即命令手上的預備隊何經緯連火速增援。可是何經緯連現在剛剛跑出東城門,從東城門到東關前線還有四百來米,哪裏來得及!情形己經萬分危急,嚴翊急忙抽調寨牆南北兩頭的守兵來堵,可是敵人先一步攻入缺口。寨牆內靠牆邊是一片菜地和幾處零星房屋,四十多個敵人在這裏占領房屋和彈坑作為陣地!
嚴翊立即命令封鎖住鬼子增援的通道,以免鬼子後援擴大戰果。然後迅速將其包圍,雙方對持相距數十步,嚴翊營己經精疲力竭,陣地上的手榴彈也己經用完,一時無力最後解決戰鬥。幸好此時天色己暮,鬼子不慣夜戰,大概負責攻擊的日軍指揮官也不知道寨牆內的情況,沒有組織再一個波次的連續衝鋒,在寨牆內的四十多個鬼子也隻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拚命作支撐。
這時,何經緯連長帶著他的兩個排趕到,嚴翊立即命令他率本部投入戰鬥。在這個寨牆內的局部戰場上,敵我雙方的戰鬥勢態發生了倒轉,鬼子成了守方,我軍成了攻方。此時天己盡黑,加之地麵布滿彈坑和破碎磚瓦石塊,又沒有重武器摧毀敵人占領的陣地,情形對攻方極為不利。何經緯顧不得許多,立即率部衝鋒,結果全連傷亡三分之二,鬼子還有三十來個堅守在陣地上。
形勢不容再拖,如果不盡快消滅這股敵人,鬼子的後援一旦增援上來,後果不堪設想。張宣武召來七二七團第三營第十一連,對連長張進如說:“我軍生死存亡在此一舉!平時說的話再好聽都不管用,如果能園滿完成任務,全連官長士兵人人重賞;如果不能消滅這幾十個鬼子,你就不要回來見我!”
張進如連跑步趕到東關,在嚴翊的指揮下,隨著一陣手榴彈爆炸,煙霧還沒有散,冒著機槍的掃射就是一個猛衝。結果兩個排長犧牲,全連七十多人傷亡,剩下的鬼子全部成了刀下之鬼。東關終於在最後時刻轉危為安。
就在嚴翊最後指揮作戰的時候,一梭機槍子彈掃過來,他隻覺得像是一根燒紅的鐵釺釘進大腿,眼睛一黑,一頭號栽倒在陣地上。
晚上八時,東關的戰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