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皺了一下那都快連在一起的雙眉,正想發作,一想他說的也是實情,便又咽下一口氣,風不起,火不冒,像聊家常似的說起來:“陳科長,剛才我都看了一下,學校目前存在許多困難這是事實,但是比起前線,這困難應該算小了吧?組織上把我們安排在這裏,就是對我們的信任,叫我們來解決困難,對嗎?”
“是這樣。”陳科長立時紅了臉塊。
這時,正好吃午飯的號聲吹響了,她對他說:“走,我們一起去看看同誌們的夥食是怎麼個樣子。”
他們來到作為食堂的窯洞,隻見學員們都一個個蹲在地上吃飯。
她走前去問:“同誌們,怎麼樣?這夥食還好嗎?”
這不問還好,一問,不少人話裏就帶著火氣:“好什麼好,你自己嚐嚐不就知道了!”
陳科長連忙大聲製止道:“怎麼能這麼說話呢?這位是我們學校新來的校長,特地來看望大家,我們可都是革命戰士,還怕吃苦嗎?”
“吃苦不怕,但不能吃砂粒!”一位年輕的女學員忽然一下把盛著飯的碗塞到她麵前,忿忿地說:“李校長,你嚐嚐,這飯能吃嗎?”
她接過碗,用筷子扒了一口,“咯噔”一下,居然就咬著了砂粒。她皺著眉頭說:“這飯確實難吃!”
學員見校長也這麼說,說話也就更為激烈。
“你嚐嚐這菜吧,沒油沒鹽的。”
“一日三餐,清湯寡水,還叫我們怎麼搞好學習?”……
她環顧一下大家,表情嚴肅地說:“同誌們,大家都是從部隊上來的,打過仗,吃過苦,我知道,大家是不怕吃苦的。但這夥食的確是不好,我們有責任,作為校長,我一定盡力盡快地解決問題,一定要讓大家吃好住好學習好,再苦也不能苦了戰士呀!”
大家一聽,都很受感動,有的發出嘖嘖聲,有的鼓掌,還有的歡呼。陳科長這個高大魁梧的漢子,竟呆呆地怔在了那裏……
她想到這裏,心情又變得十分沉重,她想:為什麼我們有的同誌總不善於替戰士們想一想呢?為什麼總是要強調這個困難那個困難?她在思考中漸漸理清了自己的思路,便鋪開紙,寫下一份整改方案:
一、要搞好學員的夥食,把夥食管好,解決吃飯問題;
二、要發動學員自己動手修好窯洞,解決住的問題;
三、要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從思想入手,從根本上做好穩定工作;
……
一抬眼,忽見天已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亮了,灰天上透出些紅色,又待了一會兒,紅中透出明亮的金黃。這時,起床號已吹響,報告著新的一天又已開始。
她伸了伸雙臂,走出窯洞,靜靜的站著,吸著新鮮的空氣,腦中充滿了無限的希望。
八十二
她走在校園裏,心裏總感覺像缺少了某種學校應有的氛圍,究竟是缺少了什麼呢?她想起在延安抗大學習時期的情景,哦!對了,學員們缺少文體活動!一定要想辦法把文體活動抓起來,學校才會真正辦成“團結、緊張、嚴肅、活潑”。一想到文體活動,心裏卻又不禁一沉,學校是一窮二白,文化體育器材一樣都沒有,這總不能領著大家像小孩一樣玩捉迷藏、過家家吧?
她找來學校的幾位負責人一起商議,大家都說這文化體育一定要抓,可一談到文化體育器材就都一籌莫展了。
“這樣吧,我們想辦法去購買。”她說。
“上哪兒去買呀?現在物資這麼緊張,我們這兒什麼都沒有。”一位負責人說。
“去延安買呀。”她笑了一笑。
“延安也難買到啊!”
她想了想說:“這就去西安,我想一定能買到。”
“西安可是國民黨的統治區啊,去那兒危險。”這位負責人搖著頭說。
另一位負責人也說:“從慶陽到西安有300多華裏路,遠著哪!再說,要通過國民黨的重重封鎖,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意外情況。”
“這樣吧,我去西安一趟。”她說。
“你去?李校長,你別去冒這個險。”大家看著她,既有些驚訝,又有些擔心。
“你們不用擔心,”她說,“我是從遊擊隊出來的,跟國民黨反動派打了十多年的交道,知道如何對付敵人,我認為我去最為合適,大家就不要再爭論了。”
大家知道再爭執下去也沒用,麵前的這位女校長,是一位公而忘私,一心撲在工作上的好領導,是一個剛毅、果斷、頑強,並且能力和自信都很強的指揮員。大家看著她,心裏充滿了尊敬和感動。
散會後,她回到窯洞迅速化好裝,身著一件深色斜襟夾衣,頭裹頭巾,看上去就像一個家境富裕的30來歲的中年婦女,兩名通訊員也裝扮成兩名夥計,跟隨著她,風塵仆仆地踏上了去西安的路程。
慶陽到西安,路途遙遠,當時沒有什麼交通工具,隻能靠雙腿步行,而且,一路上還要想方設法地躲過國民黨的封鎖線和哨卡的盤查。
他們行走了好幾天,終於到達了西安。
西安,是七朝古都,然而都顯得古老,沒有生氣。城牆高大厚實,卻布滿了曆代的刀傷和彈痕。街道兩旁商肆林立,然而行人卻大多憂心忡忡,仿佛預感到前麵有無數陷阱似的,使人不寒而栗。忽然,有警報聲尖銳地響起,空中出現了黑烏鴉似的日軍飛機,人們便紛紛躲避,一時,女人們要命的哭聲,孩子驚駭的叫喊,街上混亂不堪。幸好,沒有扔下炸彈,而是扔下一捆一捆的宣傳單,滿天紛紛揚揚,像飄飛著滿天錢紙,讓人感動心頭發冷發怵。
李貞瞧著這一切,全力控製著滿臉悲憤,匆匆地穿過人群,穿過一條又一條街道,好不容易尋找到了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
辦事處的同誌聽說他們為了辦好八路軍婦女學校,不顧自身的安危,跑了這麼遠的路程前來購買文體器材,很為感動,立即熱心地行動起來,幫助他們購買。
有辦事處同誌們的幫助,東西很快就買到了,李貞激動得連聲說著謝謝。然而,他們沒有停留,她領著通訊員背上文體用品,又匆匆地往回趕。
一路上,兩個通訊員和她一樣,都很是興奮。一個通訊員說:“李校長,跟著您辦事真是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