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馳騁-第一章 反應(1 / 2)

第三部 馳騁-第一章 反應

山西。中條山。

中條山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因居太行山及華山之間,山勢狹長,故名中條。它屏蔽著洛陽、潼關和中原大地,拱衛著西安和大西北,瞰視著晉南和豫北,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山體東北—西南走向,長約160千米,寬10 ~15千米。海拔1200~2300米,相對高度800~1500米,北坡陡峭,南坡緩傾。

被譽為“常勝將軍”、國軍“五虎上將”中唯一一個非黃埔係出身的衛立煌,自從得到孫蔚如三萬多名“關中冷娃”的加強之後 (曆史在這裏發生改變,原本1938年7月才過黃河,由於李華雄的運作,提前入晉。) ,在與閻錫山、傅長官協調之後,第二戰區的中國軍隊北起綏遠河套地區、沿黃河呂梁山直至中條山的十餘萬人向自己當麵的日軍發起反攻。

中條山的一帶主要是日本步兵第20師團。就在孫蔚如剛剛占領中條山西端的永濟(舊蒲州),3000多鬼子們就從運城殺到了。永濟是晉西南名城,緊靠南北走向的黃河,與風陵渡成南北直線,是守護風陵渡的前沿要塞。

黎明,日軍十幾門大炮同時向永濟城外的中國軍隊東原陣地開火,9架飛機盤旋著投擲炸彈。從中條山下的西姚溫到黃河岸邊的永樂莊,中國軍隊20多裏的防線上火光衝天,硝煙彌漫。從鬼子開始攻打永濟到占領足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在中條山的其他各個戰線上,衛立煌領導的各部隊,有的主動出擊,有的積極防禦,把20師團死死拖在中條山。進攻怕被斷後路,撤退則前功盡棄,20師團處於進退維穀的境地。

退守呂梁山中的殘存晉軍,在委座的一再嚴命下,終於也進行了有限的反擊,但是被109師團,碰了一下,立即退守。也總算發揮了點作用。

傅長官,當初在忻口會戰後,僅以不過兩個旅的殘兵死守太原,成功掩護了衛立煌、孫連仲、王靖國、陳長捷等部安全轉移。日軍雖侵占了太原,但也死傷慘重,無力繼續南犯。1937年底,傅長官受任第2戰區北路軍總司令,所部35軍擴編為二師一旅,移防晉西北柳林鎮。由於和前輩們過從甚密,為閻錫山所不容,攻擊傅“把部隊帶赤化了”, “35軍已成為七路半了”。並密電委座,提出要將傅作義撤換。委座處於製衡閻錫山的考慮,不僅沒有撤換傅長官,反而提升他為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二戰區北路軍總司令,傅從此擺脫了閻錫山的控製,返回綏遠。他設長官部於五原。(此處把原發生在38年底的事件,為了方便提前了7個月。)傅長官接到委座出擊命令後,不顧部隊還未整訓完畢,立即奇襲包頭,大同各地日軍調集重兵反撲。成功完成牽製任務後撤回河套防區。

北平。華北方麵軍司令部。

寺內壽一,最近可謂不僅僅是惱怒,從內心深處漸漸湧動著一股讓他感覺可恥的。以關東軍混成第3旅團在運出途中 “失蹤”為起點,河北津浦線和平漢線相繼被截斷,嚴重影響徐州地區的各部隊作戰。原本通過陸路運輸的物資隻能改走海路,可是西尾指揮官報告說沒有得到所謂通過海運的物資。接著是第1軍司令部被襲擊,好在已經和108師團會合。再就是海上兩個師團莫名奇妙的失蹤。然後是山西綏遠的支那軍隊瘋狂地反攻,雖然很快控製,但是有限的兵力也被死死的拖在那裏動彈不得。徐州地區的會戰讓本就不多的兵力,更加單薄。如果不盡快打通運輸線,近30多萬帝國陸軍的命運就很難說了。可是自己現在根本沒有兵可調。幾次試圖打同鐵路的努力都失敗了。在聯想到前段時間的機場接連被炸,那種恐懼更加強烈的湧了上來。更讓寺內壽一不能理解的是,一個台兒莊,區區一萬人的勝利,委座都能吹到天上去。為什麼在河北取得如此輝煌的戰果,委座連個屁都不放一個?難道這裏麵有什麼巨大的陰謀不成嗎?

這個問題不僅僅困擾寺內壽一一個人。整個日本大本營都陷入不知所措的驚慌之中。陸軍何海軍相互指責、謾罵,陸軍內部不擴大的呼聲越來越高。

“陸相閣下,我認為…”身為參謀次長多田俊繼續他那不擴大的戰略,杉山元此刻一句也聽不進去。不是他不想收兵,而是天皇的震怒以及大日本的顏麵,如果自己主張收兵的話,恐怕陸軍再無出頭之日。

“多田君,你認為帝國現在有可能收兵嗎?”杉山元打斷了喋喋不休的多田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