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天命(1 / 2)

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聖人所自述的學習和修養過程,似乎是絕大多數普通人一生成長經曆最真實的寫照。隨著年齡不斷增長而持續的學習領會,境界逐步升華,垂垂老矣而萬律皆通,隨心所欲而不越法度。

相較於世人追求心境的步步高升,道門中人卻背道而馳,對人生的初始探微索隱,似逆流而上,尋返璞歸真的真要。

故,絕大多數的修真門派在擇徒時都側重於天性,講究緣法,看重天資根骨。偶爾也要看看身世背景,如遇家世顯赫之輩,也樂於收入門中。

唯天命宮擇徒之綱要獨異於一眾仙門,並非其他仙門那般稀裏糊塗,隻尋那鳳毛麟角般的天選之人。

楊應天就是那麼一根毛,如那無根浮萍搖曳在紅塵的風暴中苟且偷生。

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會被尊為仙界正統的天命宮偏愛。

是也。

天命宮追尋著天命殘存的那一絲絲氣味,在芸芸眾生中找到了那隻最平平無奇的芻狗。

楊應天可謂是個倒黴得一塌糊塗的幸運兒。

為何?

他的人生似乎印證了名字,順應天命。

幼時失怙的楊應天,如同路邊雜草一般被權貴恣意踐踏,家中慈母為將其拉扯成人,含辛茹苦,受盡閑言碎語。

好在,寒窗苦讀十載,功名在望。

奈何。

趕考途中得知家慈因辛勞而與世長辭,隻得披星戴月折返家中。

幸而三年孝滿時新皇登基大赦天下。

一肚子的墨水終於能落於紙上,呈在那龍案之上。

“是個治世之才。”這是真龍剛看完楊應天的文章時所作出的評價。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不,那隻是虛無縹緲的幻想罷了。

當真龍得知落筆之人的名字時,當即大怒:“應天?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隻有朕才是真正順應天命之人!是人間真龍!是天子!”

天子一怒諸侯懼,屍骨成山,血流成河,生靈塗炭蒼天泣。更何況對於江山社稷本就無足輕重的楊應天?

人才代代有,但,天命不可違!

於是乎,街角奮筆疾書幫人寫著對聯或家書的楊應天,心裏正盤算著這筆買賣能謀得多少苟活這世間必備的糞土時,就被凶神惡煞的禁衛軍給擄走了,以至於很多事先就塞了潤筆費的平頭百姓淚目相送。

發配邊疆那是肯定的。

得知其中緣由的楊應天是哭了笑,笑了哭,也不知是不是瘋了。

當一身素白道袍的接引道童出現在楊應天的麵前時,他嗤笑道:“我?天選之人?難道黃河倒流了?”

“你沒聽錯,就是你。”

不管他相信與否,最終還是被那看似手無縛雞之力的女童揪著衣領遠離世俗的醃臢。

“世人不是常說修仙是逆天改命的唯一途徑?”

“修仙的卻可以改命。但至於你所說的逆天之行,我天命宮恐怕要讓你大失所望了。”

“真不行?那這個仙還有什麼好修的?”

“你…也可以選擇回到蠻荒之地,繼續苟延殘喘。”

“……”

十年後,楊應天下山,隻為一事,就是讓那生機勃勃的真龍告老禪讓。

真龍又如何?我楊應天隻需一個眼神,你就得乖乖趴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