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節 秣馬厲兵——工廠諜影2
民國二十九年(1940)十一月十九日 延安 延安留守兵團司令部
武太行躺在自己那張行軍床上怎麼也無法入睡,他在想:記憶中的劉光誌,連後世文革的殘酷迫害都頂住了,他難道是一個不堅定分子嗎?吳梯青,這個北洋政府曾經的高官,雖然在後世,被曆史淡化得幾乎透明,但是,他沒有叛逃台灣,在文革中,他清白的身世使他幾乎沒有受到迫害,他是一個純粹的技術人才。張思齊,他無論如何都想不起在他曾經生活的那個世界,對這個人有什麼印象。但是,在與這位低調的廠長為數不多的幾次談話中,這個廠長給他的是一種攝人心魄的正氣與才華,若不是張思齊對他的由衷的尊敬,他都會被張思齊廠長的氣勢壓得喘不過氣來。張思齊是一個天才,無論什麼問題,他都能看到問題的本質,精辟的分析,以超乎理性存在的靈感和天賦去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這些並不僅僅在於他的專業,他的工廠裏,中國人,猶太人,還有其他受到政治迫害的蘇聯人,在一起,在張思齊這小子的帶領下,幾乎親如兄弟,精明的猶太人,都在張思齊兄弟般的關懷下,變得熱心,變得不記得失,甚至不記勞苦的工作。然而,這並非使用什麼手段,而是一顆對別人尊敬的心,對受苦的人,哪怕是陌生的受苦者也要發誓救贖的博大胸懷使然。
記得在今天下午,武太行和李克nong交換意見的時候,李克nong也曾經透露,這個張思齊廠長,謙虛謹慎,低調的在義務獻血點獻血,把自己的津貼偷偷的放在某些家庭貧困的工友的枕頭底下。他的案頭有一把口琴,是他最敬重的,教他中學物理的老師為他去德國讀書而送給他的。這個老師死在了1939年日寇的長沙大轟炸中。很多個深夜,張思齊握著這把口琴,默默的淚流滿麵。李克nong真心的表示,隻要這三個廠長是清白的,他一定會盡全力證明他們。
於是,武太行撥通了李克nong的電話,願意以自己的軍銜和性命擔保,讓張思齊廠長參與事情的調查。李克nong明明知道這是違反原則的,但是他沒有拒絕,而是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讓張思齊作為第一責任人去指認現場。於是,一個默契由此達成,一個工程師在刑偵技術方麵的天才開始凸現。
張思齊抱定他外婆曾經說過的“是禍躲不掉,躲掉的不是禍”的心裏,放下包袱,沉沉的睡去了,然而,這一覺睡得並不安穩,他依稀看見了起了兒時的玩伴,家鄉小鎮的柳溪與資江河,教物理的楊老師瘦高的身材,還有楊老師居然能夠用一個玻璃球加上幾根線就能點亮,老師告訴他,什麼是電燈,電流,電壓。還有,他後來聽說了楊老師被日本鬼子的飛機炸死了,他想到廢墟裏把楊老師挖出來,可是,他什麼也沒抓到````````
早上起來的時候,來了一個似乎是文職軍官的士兵,告訴張思齊,他作為第一責任人,有可能要求去協助破案,指認現場,而其他兩個副廠長,則被告知除了隻能在這個院子裏活動,暫時停止工作之外,他們可以要求看書和報紙,生活上有什麼要求隻管提。這無異於告訴他們一個信息:你們隻是更換了工作的場所。
由於案件的偵破工作還沒有輪到張思齊去協助調查,他點燃一鬥煙,在院子蔭涼的一角坐了下來。工程師特有的係統化與嚴謹的思維開始全力開動。炸藥樣品,電擊發裝置失竊,這是火箭筒的兩個重要部件,裝藥是秘密配方,通過裝藥就可以估算到彈頭的威力,然而,電擊發裝置的結構並不複雜,他們把這個東西偷走幹嗎?在工廠裏,張思齊主管的是行政人事,他的方向是汽車,機電設備,對於武器這一方麵,他並不在行,但是他也看過一些資料什麼的。物件與事件,在他腦海裏開始成像。假設火箭筒的裝藥配方和擊發裝置已經到了敵方的手中,那麼,他們還缺少什麼呢?火箭筒的筒體?這個似乎不足為濾,有了彈頭,一個工業發達國家不存在發射不出去的問題,那還有什麼東西是必須的呢?他試圖努力回憶,底火,裝藥,引信``````就是引信!引信是按照武太行廠長專門派內衛部隊押送來的資料設計的,據說是最先進的技術,這是自己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壓電引信!!不能讓引信再出問題了!!於是,張思齊發瘋似的衝向了值班室,抓起電話,對著總機大吼:“給我接533專線。”“口令?” “孫悟空不吃爛桃子!”“請稍等。”過了一會兒,電話那頭傳出一個沉穩的聲音,“張廠長,有什麼事情?”張思齊來不及疑惑為什麼自己還沒開口,對方就已經知道了自己的身份,而是急切的說:“麻煩你們過來一下,我,我發現了重要的漏洞!”電話那頭答應一句,馬上掛了,剩下張思齊一個人呆呆的坐在板凳上。
不得不承認社會部的高效,僅僅過了四分鍾,一輛吉普車就開到了院子裏。車上跳下兩個幹練的年輕幹部,開門見山的問道:“張思齊同誌,你想起了什麼?”張思齊說,這個武器係統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技術機密,而且並沒有采取特殊的保密措施。兩個幹部對視一眼,一個馬上去和值班室打招呼,要求給出一間安靜的房子,另一個幹部則警惕的站在張廠長的身邊,不時向四周環視。很快,張廠長和兩個幹部來到一間房子裏,幹部把門窗關了,窗簾拉上,一個幹部掏出了筆記本,開始詢問。“您能具體說說是什麼漏洞嗎?”“這種武器上應用了一項我以前從來沒有聽說的新技術,那項技術的全套資料和樣品,現在仍然放在電子廠的技術科裏。”事關重大,兩個幹部上報一聲之後,就直接帶著張思齊和吳梯青趕往電子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