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有點癡人說夢了,勸降這種工作是在把對方打服的前提下進行的,你現在接連吃敗仗,還想讓對方主動投降,隻要是腦子沒被驢踢,人家就不會上你的套。
高季興非但不上套,還把後唐派進城的使者大罵一通,大有一刀兩斷,死扛到底的勢頭。
打又打不下來,勸又勸不服,以孔循的智商,大部隊就隻能幹耗在那裏了。
但你一直耗著也不行,因為軍隊沒糧了。
咋整?讓楚國的馬殷運糧食過來。
但楚國雖然名義上臣服於後唐,人家最終還是一個獨立的國家,這次人家能夠配合出兵就已經給了天大的麵子了,現在又讓人家運糧,憑什麼?
後唐朝廷對此顯然也心裏沒底,於是乎就先給對方一點好處,賞賜給對方夏衣萬件,又給楚王馬殷送去鞍馬玉帶,讓他念著自己的好,趕快送糧食過來。
馬殷把對方送來的東西照單全收,糧食卻一粒也沒有運過來。
開玩笑,馬殷商業頭腦十分發達,是個隻占便宜不吃虧的主兒,你想從他手裏摳摸點糧食出來,難!
這樣一來後唐的四萬南征主力軍就陷入了絕境,打不贏,說不過,最後還要餓肚子,這再待在南平就是個死啊。
既然這樣,那就撤回來吧。
這一撤,也就把朝廷的威信給撤沒了。
話說小小的一個南平你都奈何不了,還有什麼勇力來服眾呢?
這邊孔循一撤,馬殷派出來搖旗呐喊做樣子的軍隊也就順理成章退回去了。
東川的董璋接到出兵的詔命後根本就沒怎麼動,現在既然仗已經打完了,他就更懶得動了。
這些作為主力的軍隊沒動,一支偏師卻動了,而且還很活躍。
這就是西方鄴率領的蜀中軍隊的一部,順江而下,抵達三峽。
在這裏,西方鄴遇到了攔路的南平國水軍,雙方都是衝著打架來的,二話不說,立刻動手。
結果南平水軍大敗,被西方鄴打了個落花流水,狼奔豕突而逃。
三峽大捷之後,開了掛的西方鄴得理不饒人,率這支偏師長驅直入,連戰連捷,一口氣又把夔、忠、萬這三州逐個奪了回去。
這三個州是之前李嗣源劃給高季興節製的,後來被對方強占了,這也是後唐對南平用兵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今後唐主力無功而返,西方鄴卻把這三個州城奪了回來,這對李嗣源來說簡直是意外之喜,終於把丟掉的顏麵稍稍找補回來一些。
李嗣源大喜之下拜西方鄴為寧江軍節度使,就勢治理打下來的這些地方。
然而這還不算完,西方鄴打架上了癮,揪住高季興不放,一鼓作氣又把對方的歸州給打了下來,算是找回了一點利息。
高季興大怒,以前的三州你奪回去也就算了,怎麼把我原有的歸州也給占了,這是不是有點欺人太甚了!
接下來南平舉傾國之兵來戰西方鄴,又被對方摁住一頓胖揍,鼻青臉腫的高季興徹底服帖了。
至此,後唐與南平的一番征戰才宣告結束。
戰鬥結束了,後續事宜還有待介紹。
劉訓回兵之後被追究戰敗責任,貶為檀州刺史。打了敗仗被貶官,這也沒毛病。
楚國因為沒給後唐送糧食,心裏有點沒底,接下來就派人到後唐去納貢。
納貢這種事情,送過來的東西估計都沒賞賜回去的多。畢竟要彰顯大國風度嘛,李嗣源賞賜楚國駿馬十匹,美女兩名,金銀財寶那些東西就不需細說了。
問題是楚國的使者團在回國的路上路過南平,又被有劫道愛好的高季興給盯上了,駕輕就熟地扣人搶東西,小賺了一把。
楚國的馬殷攤上這麼一個鄰居那叫一個頭大,你為了這點子事兒去打他吧,他肯定會就勢把吃進去的東西吐出來,但那點兒東西連出兵的費用都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