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 1)

牛頓發現自然有它自己的規律,這反映了上帝對萬物的精確控製。牛頓的研究告訴我們,宇宙是如此微妙,這必定是上帝的旨意。

愛因斯坦是現代曆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其著作《相對論》影響了後來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哪怕是再過100年,甚至是1000年,都沒有人能夠否定愛因斯坦在科學方麵做出的貢獻,但許多人或許不理解的是,熱衷於科學研究的大科學家到晚年卻十分信奉神學,並且認為科學最後的一切都是指向神明。

關於宇宙問題的最終答案,隻能指向神。

科學的盡頭是是神學,因為宇宙是無盡的你永遠無法窺探到它的全部。

……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是在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岡瓦納大陸進入了南極地區,因此導致全球變冷,隨之便進入了安第斯撒哈拉冰河時期。這次降溫導致地球上85%的生物滅絕。

第二次的生物大滅絕又被稱為泥盆紀大滅絕。

第三次大滅絕則是二疊紀大滅絕。二疊紀大滅絕大約發生在2.5億年前。在二疊紀和三疊紀之間的過渡期,這也是曆史上最大規模的物種大滅絕事件。

第四次物種大滅絕是三疊紀大滅絕。大概發生在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這次生物大滅絕對爬行類動物造成了重創。預估有76%的物種滅絕。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便是我們都熟悉的白堊紀大滅絕,統治地球約1.6億年的恐龍從此退出了曆史舞台。

在地球形成到現在已經擁有者幾十億年了,人類不過是在此期間形成的一種普通生物。曆史上擁有許多比人類強很多的生物存在,那有怎麼樣?在自然麵前不過爾爾,曆史上滅絕了許多生物。

曾有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庶人之怒,伏屍二人,血濺五步,天下縞素;自然一怒,天下變色。

這本書的背景就是生物大滅絕,在大自然麵前任何生物都是渺小的。

第六次生物滅絕就是現在,故事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