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一百十二回 陳毅豪邁賦壯詞 杜聿明兵敗陳官莊
劉伯承、陳毅、鄧小平親自趕到雙堆集,整理好部隊之後,一支擔架隊和民工小車隊正好從他們身邊經過。一位銀須老漢停住小車,奔到一副擔架旁,將身上的老羊皮襖脫下來,蓋在傷員身上。
劉伯承認得老漢是村長黃繼成,便走過去道:“老人家,當心著涼啊!”
“劉司令,同誌們掛了花,我受點涼算得了啥!” 黃村長激動地道,“淮海戰役打得好啊!消滅了黃維的12萬人馬,解放區的鄉親們知道了,該有多高興啊!”
劉伯承握住黃村長的手道:“殲滅黃維兵團是黨中央和毛主席英明指揮的結果,是數萬子弟兵的生命換來的,是解放區人民傾家蕩產支援前線的勝利!這裏麵也有你們爺孫倆的功勞啊!”
鄧小平拉著黃村長的手道:“沒有解放區父老兄弟的全力支援,我們是無法打贏這一仗的。圍殲黃維兵團的勝利,是人民的勝利!”
黃村長驚訝地望著鄧小平。劉伯承忙介紹道:“他是我所敬重的政治委員鄧小平,淮海戰役的總前委書記!”
雖然麵生,但劉鄧的名字老百姓是家喻戶曉的。黃村長打量了一下麵前的小個子道:“鄉親們都說劉鄧是常勝蔣軍,我們一直以為劉鄧是一個人呢!想不到劉鄧原來是兩個常勝蔣軍,難怪老蔣吃敗仗呢!”
陳毅拍著黃村長的肩膀道:“劉鄧大軍北戰南征,百戰百勝;劉鄧親密手足,他們之間容不下半粒沙子呢!”
說罷,陳毅兩手叉腰,望著數不清的部隊和民工,氣勢磅礴地大聲朗誦道:“幾十萬,民工走不通。駿馬高車送糧食,隨軍旋轉逐西東,前線爭立功。擔架隊,幾夜不曾睡。穩步輕行問傷病:同誌帶花最高貴,疼痛可減退?”
“好詩!好詩!陳老總再來一首!”身邊的幾個縱隊司令員鼓起掌來。
鄧小平對黃村長道:“老人家,你聽懂了嗎?陳毅司令員是在歌頌軍民團結打勝仗呢!”
黃村長激動地道:“懂了,我聽懂了!鄧政委,下回該輪到打杜聿明了吧?”
鄧小平肯定地道:“我們不僅要殲滅杜聿明集團,還要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呢!老人家,全國勝利的日子很快就要來啦!”
黃繼成向民工們喊道:“鄉親們,走啊!把小車推到圍殲杜聿明的戰場上去!推過長江去!”
全殲黃維兵團後,中野遵照軍委指示,轉入休整,進行戰鬥總結,改造俘虜,補充兵員,並擔任圍殲杜聿明戰略集團的總預備隊。這裏擱下不表。
卻說南線華野第6縱隊、渤海縱隊第11師、中野第2縱隊及豫皖蘇軍區、豫西軍區共55000餘人,在固鎮、新馬橋、曹老集地區,阻擊李延年第6兵團第39、54、96、99軍,劉汝明第8兵團之55、68軍以及蔣緯國戰車第二團向雙堆集進攻。南線阻擊作戰曆時12天,解放軍殲滅李、劉兩兵團1萬餘人。12月16日,李延年兵團一部接出胡璉、尹俊所率千餘人,便與劉汝明兵團一起倉皇向淮河以南逃跑,並炸毀了澮河鐵橋。此時,華野主力一部南下。蔣介石預感到李、劉兵團前途不妙,遂於18日急電李延年撤至蚌埠,守備淮河防線。而李延年好像有“先見之明”,早於蔣介石發出命令之前就逃之夭夭了。華野南下部隊分兩路勇猛追擊至固鎮以南,被澮河所阻,僅殲李延年兵團後衛一部。
回頭再說北線。11月30日,杜聿明放棄徐州,率前進指揮所及邱清泉、李彌、孫元良3個兵團10個軍25個師及特種部隊,以及徐州黨政人員並裹挾部分學生,共約30萬人,沿徐(州)永(城)公路向西南方向撤退,企圖救出被圍於雙堆集的黃維兵團,然後一起南撤。蔣介石君臣這一決策是高明的,但攜家帶眷,又裹挾眾多學生,攜帶大量物資,卻是錯誤的;因而導致行動遲緩,次序混亂,組織行軍不力,每日僅行軍四五十裏。華野卻以第1、2、3、4、8、9、10、11、12縱隊和魯中南、兩廣縱隊共11個縱隊,以及冀魯豫軍區獨立第1、3旅,采取奪路多梯隊平行追擊,多層次超越攔擊及尾追相結合的戰法,勇猛追擊。
杜聿明率此30萬人及龐大的輜重隊,闖過青龍集後,繼續向西南方向前進。蔣介石認為杜聿明是一意潰逃,遂於12月3日派飛機空投親筆信,嚴厲指責杜聿明“一意逃走,又將被動”,並嚴令“望停奔逃,全力作戰”,向濉溪口方向進攻。杜聿明隻得改變計劃,以三麵掩護,一麵突擊的戰法,向南攻擊前進,企圖與固鎮方向的李延年兵團協力解救黃維,卻遭到了華野主力的反擊,被迫在永城東北轉入防禦。12月4日拂曉,華野主力完成了對杜聿明集團30萬人的合圍。在3天追擊作戰中,華野殲滅杜聿明集團2萬餘人。
12月6日,杜聿明召集第2兵團司令邱清泉、副司令舒適存、譚輔烈、王長海、高吉人以及所屬第5、12、70、72、74軍軍長;第13兵團司令李彌、副司令趙冬平、陳冰、李九思及所屬第8、9、15軍軍長;第16兵團司令孫元良、副司令曾甦元及第41、47軍軍長開會,研究是戰是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