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九十四回 陳毅誦詩鼓士氣 劉鄧破釜戰淮海(2)(2 / 2)

陳毅指著地圖補充道:“劉金軒第12旅應擇機返回陝南,爭取殲敵79師一部,並打開漢水上遊的局麵,以配合豫西牽牛的行動。”

鄧子恢道:“10月16日,錦州解放;今天,長春守敵又宣布起義,蔣介石在東北已經輸定了。大戰在即,現在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盡最大力量把彈藥和糧食運到前線去!能不能保證運輸線的暢通無阻,將直接影響到淮海戰役的成敗!”

陳毅道:“這個問題的確很重要!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嘛!”

劉伯承道:“你們前邊不能再分心了。這件事就交給我們後邊的同誌來辦吧。我建議由李達同誌分管支前工作,留在軍區司令部處理支前的日常工作。”

李達堅決地道:“我服從組織的安排,克服一切困難,盡全力做好支前工作,保證淮海會戰的勝利!”

鄧小平道:“劉邦能夠打敗西楚霸王項羽,蕭何在後方鎮守,安撫人民,補給前線糧秣軍餉,從不缺乏,對漢王朝的建立出了大力啊!李達同誌,我們能不能取得淮海戰役的勝利,就全靠你這個後勤支前司令囉!”

李達道:“我的才能不及蕭何,但我願意盡全力搞好支前工作!”

隨後,陳毅、鄧小平和張際春組建了一個小型前線指揮部,做好了北進準備。當晚,他們分乘吉普車,隨主力馳往鄭州前線。

10月21日夜,第1、9縱隊首先完成了對鄭州守敵的包圍。接著,第9縱隊在城西北角突破城垣。戰至22日6時,鄭州守敵第41軍和99軍第268師棄城北逃,17時被殲於老鴉鎮。24日夜,中野一部與華野第14縱隊密切配合,同時向黃河鐵橋南北兩岸橋頭堡攻擊,全殲守敵。鄭州戰役遂告結束。同日,豫皖蘇軍區部隊占領開封。至此,隴海路上三大名城洛陽、鄭州、開封落入解放軍之手,在全國各解放區內引起了強烈反響。陳毅、鄧小平在攻克鄭州後,令部隊稍事休整後,即遵照軍委指示,由鄭州地區東進。

23日5時軍委電示:“陳鄧東進與3縱、廣縱諸部會合,第一個目標是殲滅孫元良兵團,第二個目標是攻占宿、蚌。”

24日,陳毅、鄧小平根據開封守敵119旅棄城逃跑的情況和主力占領開封後的行動,向軍委提出了三個行動方案:“甲、東線發起戰鬥後,乘邱兵團東進,而黃維兵團又較遠離時,我集1、3、4、9縱及華野3、廣兩縱,抓住孫元良而殲擊之。此著好處,殲孫元良一兩師把握較大,亦可能抑留邱兵團一部。乙、如孫兵團不好打,則以6日行程佳灰左右進至徐蚌線,實行軍委原定任務。丙、我進至商丘地區時,如黃維兵團3個整編師孤軍東進(即張鑫沒有尾進),亦屬殲擊該敵一兩師之良機,但其缺點是協同東線困難,隻能以3、廣兩縱打孫元良。”

25日,軍委要求中野主力出淮南。同日,陳鄧向中央軍委建議,以不出淮南為好。26日,軍委複電,表示同意中野不出淮南,“以10天行程於戊支集結永城、亳州、渦陽中間地點”。陳鄧即遵令向上述地區集結,機動作戰。這裏擱下暫且不表。

回頭再說劉伯承、鄧子恢、李達率第2、6縱隊及江漢、桐柏兩軍區部隊與白崇禧部隊在豫西地區旋磨打轉。10月22日,白崇禧之黃、張兩大主力兵團已撲向隨、棗、桐、唐地區,劉、鄧、李隨即將這一情況與作戰部署報告了軍委:“······(二)我為擺脫敵之合圍圈,乘殲弱敵,以抑留白匪計:甲、已令2縱、桐柏、江漢主力20日夜轉移至隨縣以南之尚家店、古城畈、三陽地區,擬南下鍾祥地區,尋殲弱敵,以拉張鑫向南。乙、已令6縱於21日夜轉移至新野西南之新店、桓鋪南北地區,捕殲向鄧縣地區之15軍部隊,我目的是抑留黃維在西。”

10月20日,王近山、杜義徳率第6縱隊剛轉移到唐河西岸,十餘倍的蔣軍就跟蹤而來。

21日,白崇禧發現王杜縱隊是孤軍作戰,遂飛往駐馬店,在天主教堂內召開作戰會議,重新調整部署。令黃維兵團向泌陽西北地區進攻;張鑫兵團向唐河以西進攻;王淩雲第15軍渡白河向西進攻;第9軍經鄧縣向東南迂回;位於襄樊地區的川軍楊幹才第20軍經呂堰驛向北機動,企圖從三麵合圍王杜縱隊。劉伯承遂令王近山到野司受領任務。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