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之一 斬七軍 稱譽猛虎團
之 一 斬七軍 稱譽猛虎團
我當時所在的部隊是54軍162師486團。入伍第一天老兵就給我們講軍史、師史、團史、連史。說實在的那時體會不深,新兵蛋子對那些不感性趣,喜歡的是打槍,扔手榴彈。隨著年紀和歲月的增長,對部隊的曆史也有所了解。我軍各個部隊就像一個戰士一樣,有其成長發展的曆史。有的成建製時間長些,有的短些,但都是革命軍隊。所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部隊都有其輝煌的戰史和曆史,都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巨大貢獻。
54軍的前身是紅軍時期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工農政府警衛團,即著名的“瑞金團”。長征前夕擴編為工農紅軍第一方麵軍第九軍團,軍團長就是著名的”奴隸將軍”羅炳輝。政委是“獨臂將軍”蔡樹藩。年輕的紅九軍團在長征中出色完成了任務,尤其是在著名的“四渡赤水”中單獨活動於黔北川南,迷惑調動敵軍,掩護主力順利突破重圍。1936年中央軍委命令,紅九軍團改編為紅三十二軍,與紅二、六軍團一起組成紅二方麵軍,北上與中央紅軍會師陝北。
抗日戰爭中,紅三十二軍編為八路軍第一二零師三五九旅七一八團。整個抗日戰爭都駐守在陝甘寧的南大門關中地區,後整編為留守兵團警備第一旅兼關中軍分區。抗戰勝利後,警一旅奉命進軍東北。到達山海關一帶時奉命歸冀察熱遼軍區領導,先後稱“熱遼縱隊”和東北民主聯軍第八縱隊,即著名的“黃永勝縱隊”。八縱在1947年秋季反攻中會同九縱(後來的四十六軍),以不到三萬人的兵力,在司令員黃永勝、政委邱會作指揮下連續三戰三捷,殲敵二萬五千人,以劣勢兵力贏得秋季攻勢的勝利。給東北敵軍以巨大震撼,使我軍在冀察熱遼轉入主動,這就是倍受林羅劉稱讚的“遼西三戰三捷”。
在遼沈決戰前夕,原八縱司令員黃永勝調到六縱(即四十三軍)任司令員,遼沈戰役後,八縱整編為第四十五軍,黃永勝回到老部隊任第一任軍長,在天津戰役中,四十五軍打了個漂亮的攻堅仗,一三五師三分鍾殺開民權門,而後全軍以勇猛動作插入市區,與三十八軍勝利會師金湯橋,將天津南北守敵一舉割裂,贏得戰役全勝。
渡江南下時,陳伯均上將任四十五軍軍長。在參加殲滅白崇禧桂係主力的衡寶戰役時,一三五師表現最為出色。
1949年9月,四野大軍南下,肖勁光的第十二兵團從中路出擊,向衡陽、寶慶(邵陽)之敵正麵攻擊。十二兵團指揮第四十、四十一、四十五、四十六、四十九軍,外加配屬的二野五兵團第十八軍,共六個軍十九個師。二野五兵團十六軍和十七軍為四野指揮的戰役預備隊。
十二兵團正麵之敵是白崇禧的桂軍,狡詐凶悍,其主力沒有受到重大打擊。
為了能夠抓住敵人,野司命令中路軍不要急於冒進,要與側翼部隊協調配合,保證能夠圍殲敵軍。白崇禧雖然很難判斷我軍意圖,但卻否定了部下退到廣東或者廣西的建議,主張在衡陽一帶“湊足五個軍”向長沙反攻。
四野抓住白崇禧錯誤判斷的時機,決定在湖南境內殲滅桂軍,10月2日,四野司令員林彪、第二政委鄧子恢致電十二兵團,嚴令各部“先完成迂回切斷,再進行包圍攻擊;正麵部隊須等待迂回部隊到達,而不可進得太快;在情況不明時,應大膽滲透迂回切斷,而不與國民黨軍正麵相持。”
10月5日,十二兵團控製了青樹坪、花江樓、渣江一線,白崇禧已看出共軍主攻方向不是東麵而是北麵,於是急調各路部隊,在衡寶公路不過一百公裏的地段投入了十三個師的兵力,與十二兵團的十九個師相差不多,且先於我軍部署在衡寶線,擺開決戰的架勢。
4日晚23時,林彪、鄧子恢電令中路各軍:“目前我第一線兵力不夠優勢,各部應即在現地停止待命,嚴整戰備,待候我兵力之集中。”此前,林彪命令楊勇的5兵團和程子華的13兵團調整部署,準備參加中路會戰。四野判斷出白崇禧的企圖“不是撤退而是與我軍決戰”,因此向軍委報告了集中兵力的決心。
10月5日10時30分,野司命令衡寶公路以北的部隊停止前進,公路以南的部隊則在水東江和宋家塘以南集結待命。5日18時,野司又命令除預備隊十六軍、十七軍繼續向前開進外,“其他在衡寶線以北各部隊暫勿南進,並迅速將各師位置電告。”電告的結果,隻有四十五軍一三五師因沒有接到停止前進的電令,已經在師長丁盛和政委韋祖珍的率領下按原計劃連續行軍二十四小時,孤軍深入達一百六十多裏,於5日12時到達衡寶公路以南的沙坪、靈官殿地區,無意中成了鍥入敵後的一根釘子,也成了一支孤軍。白崇禧千方百計想吃掉一三五師,但一三五師就像鑽進鐵扇公主肚皮的孫悟空,讓白崇禧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