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長微笑地離去,在野營區域轉了一圈,心情凝重地騎馬回營。前線的形勢隻有他知道,“文化大革命內亂未定,政治運動一波接一波,上層鬥爭風雲詭譎,玄機莫測,部隊內部天天風向標似的政治學習,朝秦暮楚,對軍心影響很大----西藏地處高原,運輸殊為困難,今年以來雪封山嚴重,夏季川藏線多處塌方泥石流----還有內地因動亂和自然災害糧食減產的因素----軍糧供給短缺,各團都有反映----個別連隊還出現了騷動----在這種背景條件下,軍區和總參首長下了很大決心,此次軍事行動,為牽製印軍投入印巴戰爭的北線兵力,必要時不惜和印度再打一仗,以平衡南亞次大陸局勢----”他沉吟了一下,極為痛心地蹙緊眉頭,“最近國內發生的一件大事,對此次軍事行動也產生了很大動因----”他看了一眼周圍的幹部,不想影響大家的情緒,遂扯開話題,喟然長歎:“現在的糧食供給形勢,真如三國裏楊修對曹操說:‘軍糧隻今夜矣!”又側身對一旁的政治部主任說:“31團炮連的做法很好,現在好些連隊一直在吃脫水蘿卜絲,像嚼火柴杆,要發動部隊打野菜,就地解決!要讓全世界知道,中國軍隊不愧為一流的、越磨越亮的雪山鋼刀!”。
雪花溫柔地飄落,遮掩著身後踏踏馬蹄留下的雪窩。遠方雪霧中出現兩騎人影,師長急切對旁邊的參謀說:“快去接應一下,是不是軍區偵查員李滬生過來了?”-----駐馬觀望,心情極為痛楚——就在10天前,軍區通報此次派往北疆和阿裏地區執行特別任務的年輕偵查員失蹤,經多方搜尋未果,至今生死未明-----而就在此次部隊行動的前一周,大軍區內部傳達:和李滬生一起前往中蘇印邊境活動的偵查員長輝柏因查有政治問題已於歸隊途中被拘押審理!
師長走進野營指揮部帳房,前方隱隱喜馬拉雅山一線就是中印邊境,有一條土路通向達旺地區的錯那紅木鄉,帳房的後側是一條臨時公路,連通雅魯藏布江全藏公路-----野營指揮部設立在一片鬆林遮蔽的凸出地上-----就是在這重重雪嶺累累絕崖之中,兩軍對壘,雲詭風譎,一片殺氣!此刻,師長獨坐指揮桌前,遙望遠山,不覺在想:部隊的士氣很高,但是從我軍的軍火、後勤供給方麵來說,到底能支撐多久,能支持一場什麼樣的戰爭,小型的?中型的?----這是很值得研究的。他手中拿起一份XX師關於XX前線作戰報告,目光射向霧靄炊煙中的部隊野營區,那是幾個團的結合部----各分隊指戰員聽說要打印度,都嗷嗷叫,31團幾個營長大鬧團參謀部的消息前幾天也傳到了耳邊----那是一支好部隊啊----師長的眼圈漸漸濕潤了-----1967年XX山口的一幕幕場景浮現在眼前----自己那時是在31團任團長,而前線所有的重大情報都是一名叫高虎聲的軍部偵查員送回來的-----
中印邊界中段印控區。
細縷輕煙,茅野中一座偽裝的鄉間小酒吧。
一雙手正調節望遠鏡圈環,窺望----
“來!中錫邊界的乃堆拉山口!幹杯!”一張絡腮胡的熊臉猙獰地笑著,灌了口伏特加。
“印軍山地步兵112旅、炮兵17旅已經向中國人發起進攻啦!”一個鷹鉤鼻黑麵滿臉橫肉的印度人喜形於色,操著俄語說。
偽裝的隱蔽指揮部在炮聲中顫動。
“印奸!”一個躲藏在青棡林中的聲音。
1966年,中國國內掀起了“文化大革命”高潮。1967年,各地大規模武鬥興起,衝擊軍事機關搶奪武器的情況此起彼伏,動亂波及西藏。8月印軍不斷向中國軍隊進行挑釁,在中錫邊境的乃堆拉山口,多次越過已劃定中錫邊界,移動界碑,修築工事,架設電話;飛機也多次侵入中國領空,對西藏的康巴宗、亞東等地進行偵察----
1967年9月11日!
中錫邊境又是首當其衝!
草叢裏潛伏的人影瑟地一動。
“急件!第5號村莊已發現有俄國人的活動!”
印軍炮兵第17旅於11日晨10:00向中國境內發起大規模炮擊----
“龍象之爭,以亞製亞啊!”一張通古斯的紅臉上漾起了奸笑!
“中國這下孫子了!哈哈哈哈----”
“如果再把中國人從阿克塞欽趕出去,我們就可以由阿富汗直插印度洋南下,抵達馬達加斯加----”
草叢裏“唰”地亮起了半截亮色!
刀悄悄地入鞘,拳心格格響。
9月11日清晨7時30分,印軍山地步兵第112旅一個連在一名中校營長指揮下,分兩路向乃堆拉山口的中國哨所逼近。中國駐軍嚴守“不打第一槍”紀律,保持克製態度,對入侵印軍發出嚴重警告。印軍將中國官兵克製態度視為軟弱可欺,8時零7分,首先開槍射擊並投擲手榴彈,正向印軍喊話的我31團連長李彥成當場中彈犧牲,另有6名戰士負傷。
“連長!為什幺還不打!?”
“我!?”連長一聲悲愴!
----
潛伏者喉嚨裏哽咽了一聲,抹了一下眼角,悄悄向中方坡地爬去----貓腰鑽入草叢,從樹洞裏取出話報機,打開旋鈕,戴上耳機,緊張地按鍵-----
“龍洞!龍洞!----請接收----”
左手摸索著從布袋裏取出一塊凍麵團,咬了一口,銜在嘴裏,這已經是最後一點幹糧了,按下最後幾個密碼,又從布袋裏摸出一個羊皮囊,手中攥作一團——兩天沒有水源了。他冷靜了一會,取下嘴邊的幹饃,看了一眼,眼角湧出了淚光,“省----點糧食給一線吧----”,放進布袋裏,抹了一下幹燥的嘴唇,抓了一把雪----
中印邊界東段控製線!
“喂!小龐!過來!”劉連長在坑道口一側向一個小戰士招手。
“你看!”小龐用手一指。
兩個印軍持槍從哨所裏走出來了。
連長瞄了下腕彎的歐米伽手表,9月19日,距離上次戰鬥已經一周了。“再搖電話,問彈藥什麼時候上來!還有,告訴指揮部,我們的幹糧最多還能維持3天!”他取下望遠鏡,遞給摸著戰壕貓上來的二排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