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基督與政治
“來,喝茶吧!”一聲問語,打斷了李滬生的回憶。黑衣人烏瑪正從石灶上端下酥油茶,李滬生連忙接過,鳥兒還在籠裏跳躍,便問:“你剛才說的隨著鳥兒的飛落,草叢中站起來一位姑娘,絕美異常----那是在什麼地方?”
“香巴拉!”
“什麼?!”李滬生兩眼發直,手裏的酥油茶碗抖了一下。
“就是錯那縣的紅木鄉一帶啊!”
李滬生一愣,忽然憶起強巴外逃事件最後處理的結局一幕----
“下麵宣布開庭:帶某部3月X日外逃事件當事嫌疑人XXX----”
“某部原五班長為什幺不執行處決外逃分子央金的命令!?”一個聲音質問。
----
“XXX,最後還有什幺需要申訴的?”
“這是在中國的領土上!你們不能開槍!”五班長一聲悲鳴!
“嗯?”,法庭上的人都怔住了!這是個新----新問題!
“9萬平方公裏中國的領土----”
“喔——?”法庭上一片噓聲。
“啪!啪!”法官響起驚堂木。
沉默。
接下來爭論的焦點是,從法理上,強巴和央金在中國藏南的9萬平方公裏土地上算不算叛國----
“判個什幺罪呢?”
“五班長不是在山上寫過一封信嗎?”
幾雙眼睛在傳看著一張紙。
“這是----情書啊!”
“他是寫給米國的!”
“米國是哪裏啊?”
-----
“一個連的人都是廢物,讓兩個逃犯生生在鼻子底下跑掉了!哼!”
這個案子最後無法判下去,強巴與央金已死於印軍槍彈,而五班長給米國寫信,被說成是美國,而米國實際上是他下放時候的一位農村姑娘----
“你說的香巴拉是----”李滬生驚詫。
“香巴拉是藏傳佛教中一個傳統的說法。生活在那裏麵的人美滿、長壽。那裏的物產特別豐富。在藏傳佛教中,香巴拉的信仰是一個重要的宗教核心,它是藏傳佛教統治世界的政治指導。”黑衣人說。“翻閱各種有關文化、宗教和語言等門類的辭書、辭典,關於“香巴拉”條款基本都解釋說是香巴拉國王(也有說王子)月賢祈請佛陀講說《時輪經》,並將“時輪教法”立為基本的國教世代弘傳,香巴拉便由此而聞名。”
“香巴拉的出處是從大藏經《時輪經》中來,裏麵記載世界的中心和四方,說南方西方東方有什幺有什幺,那北方有什幺呢?就是有羌(羌,藏語音譯,意為北部、北方)香巴拉,說那是一個雪山環繞、湖泊密布,仙境一樣的地方,總之是一個幸福無憂的理想國。”
“佛經中講的香巴拉主要在大藏經《丹珠爾》裏麵。藏傳佛教大藏經典中《丹珠爾》都是釋迦牟尼講的經,《丹珠爾》是後來印度高僧在不同時代講的,對釋迦牟尼所講經文的注釋,後來翻譯成藏文,逐步收錄在《丹珠爾》中。《時輪經》是密宗經典,在顯宗的五部大論之一的《俱舍論》第三個章節中也講到了北方的香巴拉,香巴拉的經文傳入西藏後,宗喀巴大師的弟子,第一世班禪(1358—1438)凱珠傑,在他的文集中多次講到香巴拉。第四世班禪(1567—1662)文集第一卷講到過香巴拉。第六世班禪(1738—1780年)文集第6卷、第8卷都講到香巴拉,其中第8卷講得最詳細,長條經中有500多頁,加起來大概有100多萬字。他的這些文字被集錄成《香巴拉導引》,流傳得很廣泛。此外,四川阿壩的格德活佛洛桑赤烈生活於清代,也講過香巴拉。”
“嚴格地說,顯宗的經典稱作‘經’,密宗的經典稱作‘續’,但世俗中常把‘經’和‘續’混為一談。《時輪本續》裏講到世界方位時提到了香巴拉,後來,藏傳佛教覺囊派祖師多羅那他(1575~1634)從現在的尼泊爾一位印度成就上師那裏得到了關於去往香巴拉的導引,多羅那他和印度上師一起把它翻譯成藏文:《入吉祥卡拉帕(Kafapa)》,收入於《大藏經》中的《丹珠爾》。這是藏文經典中最早的香巴拉導引。”
可惜,《丹珠爾》在第一次英藏戰爭後,被英國人掠走,香巴拉也隨之傳播,響遍了全世界。
1600年,英國殖民主義者在印度成立了東印度公司。1757年,英國打敗印度孟加拉後,印度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849年,英國征服印度全境,印度就成為英國東方殖民體係的政治、經濟中心和向亞洲進行侵略擴張的戰略基地。
英國必須從印度向北入侵喜馬拉雅諸山國,對西藏進行侵略。此時沙皇俄國也在覬覦新疆,企圖進而南下與英國爭奪西藏。英國按其從印度北侵的既定方針,1835年向錫金租得大吉嶺地方,作為東印度公司的“避暑地”。英國在喜馬拉雅山區有了立足之地。1846年,英國吞並印度西北部的查謨—克什米爾地區以後,又悄悄侵占了原屬於我國西藏地方的拉達克地區。1860年,英軍進攻錫金,並於1861年囚禁了錫金王,強迫其簽訂英錫條約,占領了錫金的許多土地。1860年,英國同尼泊爾簽訂條約,進一步加強了對尼泊爾的控製。1864年,英軍進攻不丹,1865年強迫戰敗的不丹與之簽訂條約,強占不丹的大片土地。此後,英國即以錫金為入侵西藏的跳板,在錫金境內大舉修路,步步北上,以逐步實現“英國管理下的西藏,保證印度不受中國威脅”的戰略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