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楓林鎮和氏(1 / 3)

大漢皇朝南部有一片綿延數百萬裏的群山峽穀——雲嶺山脈,這裏妖獸橫行、人跡罕至。百萬群山的深處,有一座直插雲霄的山峰,山峰被群山環繞,高約萬米,飛鳥難渡,峰頂終年積雪。這裏佇立著周圍萬裏群山最高峰——碧羅峰,雲嶺橫斷山脈也因此而得名,被人稱為碧羅雪山。

在碧羅雪山的半山腰上麵聳立著一片由巨石、巨木、磚瓦砌成的雄偉浩大的宮殿樓閣群,隻見高大恢弘的建築樓閣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層層疊疊的建築萬間綿延數裏大氣磅礴。樓閣一旁流泉飛瀑,神禽飛舞,雲霧從樓閣飛簷飄過,讓人心曠神怡、不似人間的感覺,仿佛立於九天之上的天宮,若九天之上真有天宮也不外如此吧。

這片恢宏的宮殿樓閣就是名震大漢皇朝的無極劍宗,無極劍宗由大漢皇朝三神皇之一的無極劍皇所創。無極劍皇曾隨大漢皇朝皇主劉恪征戰半生,一統九洲、蕩平四海、開創大漢皇朝盛世。皇主與無極劍皇二人亦兄亦友,皇朝建立封無極劍皇為鎮國公、統帥諸王。因厭倦朝堂爭鬥,上稟皇主卸甲歸田遊曆四方。行至碧羅雪山,感碧羅峰之雄奇,天地之壯美,久未精進的修為隱隱有突破之兆,故而隱於此,一心求武道之極。閑暇之餘在碧羅雪山采藥、煉丹、靜修,因憂一身所學後繼無人,收三隨從為徒。無極劍皇出身世家家學淵源,一手無極劍使得出神入化,大漢皇朝難逢敵手。自年少成名無極劍皇遊曆天下,在宗門林立、前皇朝諸侯割據七分天下的年代,戰盡天下英豪,最終吸取百家之長,完善了家傳無極劍經,使無極劍經位列九洲十大功法之一,無極劍宗與中洲道門、正一門、西域密宗、北疆昆侖神殿、飄渺宮,東海天龍教、藥王穀,南極黑暗神殿、七十二島並列稱雄。

九百年前無極劍皇靜極思動,遠赴無盡海未歸。門下三個徒弟隨無極劍皇在此修行,因門徒日漸增多,慢慢的動了開宗立派的心思,於七百五十年前開宗立派。因地處偏遠,無世俗煩擾,無極劍宗潛修劍皇傳下之武道,至今七百年,鼎盛無比,有與中州九大宗派分庭抗禮之實力。

七百年來,就在無極劍宗範圍千裏,因劍宗丹藥、劍器、靈食、衣物等所需,大漢皇朝商隊往來行商至此,商人熙來攘往,慢慢的以土著村莊為基點擴展至城鎮。因人員活動頻繁,加之無極劍宗弟子曆練,妖獸退入群山深處。留下大片肥沃土地供人耕作,繁衍棲息。隨著商賈絡繹不絕,無極劍宗以碧羅峰宗門為中心,在百裏開外設東西南北四城便於管理。窮文富武,碧羅劍宗壯大後日常開銷極大,因地處偏遠,皇朝難以長臂管轄,皇主又因無極劍宗為無極劍皇所創,也有割地封侯之意,四城稅收盡歸劍宗所用。中州九大宗派因大漢皇主一統九州之時或旁觀或暗中阻撓,皇主一統天下後對宗門用度管理極嚴,僅留日常用度所需之地,不再讓宗門插手世俗管理。因此,九大宗派不複往日榮光。習武報國、拜相封候、光宗耀祖深入世俗人心,皇主大肆興建書院已宣揚其理念,在皇朝都城建皇朝學院,文武雙修,籠絡九洲英才,鞏固大漢皇權,九大宗門式微日漸衰退。天道無常、盛極而衰、循環往複,大漢皇朝也逃不脫這定律,大漢皇主駕崩300年後,皇主之玄孫劉允新皇繼位,其治理的盛世皇朝繁榮之下掩蓋不了機構的臃腫,臣子的貪婪,帝王將相達官貴人奢靡之極的背後是無數家境貧寒之人家破人亡的悲涼,與皇朝風雨飄搖相比,宗門世家蠢蠢欲動,而百萬裏群山在無極劍宗治理下,四城之地聚集的千萬人口要過著相對安穩祥和的日子,隨著商業繁榮,四城幾百年來不斷擴張,現如今主城繁華之地寸土寸金,不亞於諸侯王城。

無極劍宗北城轄17郡129鎮道口,在旗下的安樂郡楓林鎮,最近半月,每天小鎮村口小溪邊的石頭上都坐著一個小男孩,他的目光望向路的盡頭,試圖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找尋他熟悉的身影,從清晨至黃昏,未離開半步,怕錯過了什麼。

夕陽散盡最後一點餘暉,一個商隊從黃昏中走來。“大叔,你們後麵還有來人嗎?”男孩站在石頭上向跟前經過的隊伍詢問。

“不知道,早上我們從驛站出來的時候沒見後麵還有什麼隊伍,天色這麼晚了,估計沒有了吧。”隊伍裏一個護衛應了小男孩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