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二十四章 迷茫(2 / 2)

美洲在這個時候到底有沒有中國人,有多少?這所有的一切都能勾起李明華好奇,對於所有的理想他都責無旁貸,並有實力去一一完成。

中國地處亞洲,四周有許多鄰國,有大有小,不可否認都有威脅,可能怎麼辦,都一一納入控製?翻過西藏還有個莫沃爾汗國,蒙古過去還有俄羅斯,俄羅斯後麵還有歐洲,如此無休無止,最後能帶來的結果是什麼?難道最後要去歐洲,將還處於野蠻間段的歐洲人引向文明?阻止他們販賣黑奴?還是把他們也納入控製,最終一統全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李明華不想逃避自己的責任,可也不想再無休止的這麼征戰下去,是以他需要獨自一人仔細靜下來想想:“是不是我們自己太功利,反而怨世道待我們太蒼涼?是不是可以用其它更順應自然的方法來完成自己的責任?”

李明華將手中事務都交予了鄭成功,因為“鄭”出生於倭國,興許能比自己做得更好。而李明華本人,則隨回航的船隊返航。戰船他不想坐,那代表著暴力,運輸船上更載滿了血腥,是以最終他選擇搭福船返回。

鼇拜對大仙們越多了解,不明真相之下便越為懼怕,與大仙間地配合也就越發熟練。以女真鐵騎之勇猛,配合反帝軍火器之犀利,倭兵即便有敢死之誌,又如何能擋得住他們合力攻擊。

大仙們跟在後麵扮演救星,此時倭民驚魂未定,不指望他們又能指望誰?何況大仙們都是些有本事有經驗的“高人”!

李明華雖然離去,但他的構想卻有人繼續推動,因為這符合鼇拜利益,也符合大仙們利益,鄭成功並未得到退兵命令,也隻有運用手中實力去盡力影響鼇拜不要過份而已。

鼇拜轉戰年餘,終於得到了他想要的巨大財富,也為跟隨他的族人搶到了過上美好生活的資源。

大仙們在鼇拜扶植下也各自掌握了自己的勢力,分成七大流派互不統屬,且勢同水火,隻不過以前是用刀劍火銃戰鬥,後來被他們改成了鬥法。

柳真人占著最大一片地域,更有最多的人口和兵力,但法力卻不如他人高強!每每想出兵討伐,多被對方開壇做法破解。往往派出數萬大軍,結果對方隻需搭建一法台,請來天兵天將附身,口吐真火,手冒青煙,而後遙空擊掌數下便言:“爾等已中我‘催心掌’(或者其它什麼掌),需痛足七七四十九日後心裂而死。”這種方法對其它軍隊無用,卻正是妖言惑眾的柳真人克星。

柳真人自己裝神弄鬼不好戳穿他人把戲,士卒長期受其蠱惑,對此道心存畏懼,極易被人心理暗示。數萬人中怎麼也有些血壓偏高,或心理承受外界壓力較弱者,不多時便有人在暗示下有所反應,或胸悶氣短,或心痛如絞,旁人受其影響,結果一發不可收拾,非得由真人親自做法才可化解。如此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不再妄動刀兵浪費錢糧,而改為口誅筆伐搭台鬥法。

張子雨對於李明華的突然返回也十分驚異,雖然問清李明華想法後也極力勸解,但收效甚微。張子雨每日忙碌,也沒功夫去思慮這些不著邊際之事,是以仍舊繼續著他每日的忙碌。

李明華自回京後便日漸消沉,此後再也不曾親自領兵出戰,隻每日替張子雨解決些棘手之事,或者去指導些科學研究,提出些自己所知的構想,於二十年後終於製出了有實用性的蒸汽機,為工業化打開了大門。

唐家在軍中影響力日漸增大,成為尾大不掉之隱患,唐文亮雖無野心,但等這一代人老去,如何保證掌權的年青一代不生野心?是以李明華在與唐文亮商量後開始逐漸將唐家人剝離軍隊。

張李二人相互影響,理想其實大多相似,李明華迷茫了後半生,徘徊於“順應自然”與“積極進取”間。張子雨則在年後娶了沒人敢要的老姑娘曹秋硯為妻,婚後仍舊一如既往般執著,不遺餘力的去實現理想。征蒙古、派遠洋艦隊,直到二十年後,他將昔日近似於“朝廷”的體製改成了“政府”, 才開始逐步退居幕後。(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