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一章: 好男當兵(1 / 2)

正文-第一章: 好男當兵

好 男 當 兵

作者:海東青

第一章: 好男當兵

“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

不知這句操蛋的俗語源於何處,也不知它究竟出自於古代哪位“先賢”之口?

在我報名體檢拿到入伍通知書之前;在我穿上軍裝入伍跨進軍營之時;在我脫下軍裝退伍回到地方之後,都常常被這句古代俗語傷害和困擾。不知道在何時何處,相識或陌生的人,我都常常會聽到他們口中莫名冒出的這句——“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來。

這看似隨意且不用負責任說出的一句話,卻使普天下——想去當兵的人、正在當兵的人和曾經當兵的人,都很受辱、都很受傷!

“好鐵不打釘!”這句古話正確的解釋和理解是:古代時期,由於科技和工具的局限,金屬的冶煉和製造受到很大製約,人們把寶貴的優質鋼鐵都用於打造一些國之重器和重要的官用和軍用器具上。而用於基本民生的鐵釘,就隻能、也隻配選用材質較差的下腳料和廢鋼鐵了。

但是,“好男不當兵!”這句話的含義就不同了。信口開河、隨意說出這句話的人,十之八九不知道它真正的起源和含義!

作為一個曾經的軍人,一個曾被人無意間誤解和傷害的人,我覺得自己有責任給那些有意識或無意間出言傷害我們軍人的人,補上下麵的一堂常識課:

古時候,當兵很苦、餉銀很低、征戰很多。而且還要背井離鄉、鎮守邊關,將士們常常是十年、八年也回不了一次家,與親人很難相聚。

另外,從軍隊誕生之日起,它的作用就與戰爭密不可分。而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又是充滿著血腥和極度地殘酷!

普通老百姓遇到戰爭,可以離鄉棄土選擇逃避。

而作為軍人,逃避不僅是一種天大的恥辱,更是要受到極為嚴厲的刑罰,有時甚至是被奪取生命的代價。所以,在古代此起彼伏的戰爭衝突中,一場征戰下來,軍士們的死傷少則幾千、幾萬,多則幾十萬、上百萬。

在當時,軍人、士兵,隻是統治階級的犧牲品,是戰爭機器中無謂的消耗品。

在這種殘酷的境遇下,誰還願意去當兵啊!所以,正是基於這種強烈的反戰和厭戰情緒,因此,也就出現了“好男不當兵”這種受到一定曆史局限的說法。

但是,“好男”都不願當兵,“好男”都不去當兵,行嗎?

回答是肯定的:“不行!”

古人雲:“沒有三軍邊塞守,何來一國故園安?”

晚清時期,西方科技和工業化的進步、熱兵器的出現以及列強們的貪婪入侵,使我們這個有著五千年文明曆史的天朝大國,從輝煌的巔峰,頃刻間被打成了“東亞病夫”。

原因何在?正是清政府的腐敗以及閉關鎖國的狹隘目光,導致了國家軍事力量的極端虛弱。幾萬人的、曾經馳騁歐亞的八旗鐵騎就被區區幾百人的洋槍隊擊潰;而號稱亞洲第一艦隊的北洋水師,也被倭國後起之秀打得七零八落。以致於多少鐵血男兒最終飲恨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