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老弟,你可有想過要報效朝廷?”莊丙靠在船帆上,對蘇辭問道。
蘇辭合上書,仔細思考一陣,隨即回道:“蘇辭微弱之力,怕解不了朝廷之困,做不得亂世之臣。還是不給朝廷添麻煩了。”
莊丙聞言不再勸他。他知道蘇辭並不擅長以謊言誆人,故而他所言,皆為他所想。
船行終點,二人依依惜別。
“蘇老弟,老哥我就在京城。你若有困難,可拿著這塊令牌來京城尋我。”莊丙從懷中拿出一塊銀色令牌,上麵刻著雪豹紋,遞給蘇辭。
蘇辭並不推辭,接過令牌,向莊丙道謝:“多謝老哥,弟弟就此別過。隻是弟弟多嘴,提醒老哥一句,莫輕信於朝廷。”
“老哥知道,你且放心離開。”莊丙拍拍蘇辭的肩膀,示意自己明白。
“那弟弟就先行一步了。”蘇辭向莊丙作揖,轉身離開。
莊丙看著蘇辭的背影微微一歎,他豈不知朝廷不可信,隻是他牽掛頗多不能脫身罷了。
原本還想著為王爺尋一謀士,可麵對蘇辭時,終究還是不忍心將這風輕雲淡,如和風細雨的妙人拉進這京城的渾水中。
罷、罷,就像蘇老弟常說的那般,凡事皆有定數。
“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
“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
蘇辭看著坐下的一群小娃娃,用稚嫩的聲音跟隨他讀《禮記》,滿臉欣慰。
“先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一個小娃娃舉起手向蘇辭問道。
“它的意思是,道德仁義、教育訓誡以及端正風俗都要靠禮儀來完成。”蘇辭耐心的解答道。
“謝謝先生,弟子明白了!”小娃娃板著臉對蘇辭鞠躬道。
“好,接下來跟我讀:分爭辨訟,非禮不決。”
“分爭辯訟——非禮不決——”
夕陽掛梢頭,學子下學堂。
小娃娃們向蘇辭道別後紛紛回家,蘇辭整理完物品帶著那本《禮記》鎖上學堂的門,散步在鄉間田園。
自港口和莊丙分離後,蘇辭來到這個京城外的小山村。
小山村百來口人,村長蓋了個學堂,正打算請個先生來教書,蘇辭便毛遂自薦在這個小山村住下。
“蘇先生好!”田間勞作的老漢看到蘇辭,遠遠的像他打聲招呼。
“牛大哥怎的還不回家?牛大嫂正在家裏等你呢!”蘇辭站在田邊對老漢問道。
“俺想多幹一會兒,這樣今年的收成能好些,讓俺家的那個小子過年吃上肉!”牛老漢憨厚的回答道。
蘇辭微微一笑,向牛老漢道別,繼續走在回家的路上。
轉過鄉村土道的路口,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嶄新的茅屋。
那是鄉民們為了感激他教娃娃們學問,聯手為他新蓋的房屋。
拉開茅屋的門,裏麵的布置雖然簡譜,卻很是整潔。
蘇辭將書放在架上,脫下幹淨素雅的外袍。進入旁邊的廚房,擼起袖子開始做今日的晚飯。
打開鍋蓋,隻見一盤已經做好的青菜和一碗窩窩頭端正的躺在鍋裏,眼巴巴的等著他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