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節 圍策(二)(2 / 2)

“先生,我們是不是首先肅清抵抗?”幕僚們進言到:“如果無法肅清武裝分子,那麼部隊的前進肯定要受到阻滯,那樣反而行動無法迅速。”

翻了下白眼,對於這樣的進言仿佛是很不滿意樣,普拉米爾斯準將粗暴的揮揮手:“還不快去執行,難道讓這些該死的遊擊隊還繼續阻擋我們的前進嗎?”

盡管普拉米爾斯準將是這樣去說,但是他也不得不去承認對於這些分裂武裝,印度軍方的確是很頭疼,更重要的是,從本世紀初開始,這些分裂武裝就無一不帶有濃濃的中國背景,譬如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分離主義組織領導人法魯克在2009年就曾經公開的呼籲“中國在克什米爾爭端中扮演重要角色”,因為“南亞和平穩定與中國利害相關”。

而且就是這位米爾瓦茲-烏馬爾-法魯克甚至還在西方媒體前公開表示,“盡管中國並不是克什米爾爭端的任何一方,但該地區的和平肯定與中國利害相關。”同樣他還以‘受一個非政府組織的邀請’的理由訪問了中國,也正如在他去北京之前所說的那樣,他的確是有好好的和中國政府方麵‘談談’了對克什米爾爭端的看法。

“如今中國是全球大國,因而中國對該地區的和平穩定有很大影響。”這便是法魯克丟給新德裏的一枚重磅炸彈。這位炸彈掀起的巨浪足以如同海嘯樣的震動新德裏。

而如今媒體上普遍談到的中美兩國在南亞大陸問題上的‘合作’話題,似乎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不得不注意一下的是,這其中的關聯也太是緊密了。

誰都記得當初奧巴馬總統在中國訪問期間,美國政府和中國政府共同發表的那份《中美聯合聲明》中涉及南亞部分的表述,當初這份《聯合聲明》中涉及南亞的表述以至於讓印度政府表示了‘強烈‘的不滿,甚至在奧巴馬總統剛是回國的時候,辛格總理就前去華府進行國事訪問。雖然這位總理先生在訪美期間‘堅定而有力’地向華府的政客們重申和強調,印度不希望中國在南亞發揮作用。雖然他在呼籲奧巴馬政府向鄰國巴基斯坦反恐施壓的同時,也將力阻美國‘傾中’,以防止‘中美共管南亞’,但顯然,他失敗了。

“美國政府忽視了印度,而且似乎在印度與巴基斯坦的敏感問題上認可中國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印度正對此感到怒不可遏”。這是印度官方的表態,但這種表態並沒有讓美國人注意,或者說,美國人也從來沒有注意。盡管印度方麵希望在美印最高領導人會晤後,美方能發表聲明“承認印度在亞洲地區的重要地位”,以此平息美國將印度‘邊緣化’的疑慮,但華府根本沒有這樣去做,因為無論在什麼時候,美國人從來都沒有將印度當作對手,同樣也沒有當作是一個堅定的夥伴。畢竟大國遊戲正如賭局博弈,沒有籌碼是根本上不了牌桌的。

糟糕的是,這是從那一年開始,就仿佛是中美之間的那次密會拉開了序幕一樣,雖然中國人和美國人之間依然是磕磕絆絆的,彼此小打小鬧,但在非洲、在印度洋,似乎中美兩國、兩軍之間始終都保持著密切的合作,就便是大陸戰爭期間,這種合作都存在著。

誰都可以看得出,中美在非洲的對手始終隻是歐洲,而美國人從來都是樂於看到北京將自己的腳步邁向印度洋,而不是來到太平洋這個美國的‘房前池塘’。對於北京來說,打通印度洋,開拓國內到非洲的生存之路、財富之路,要比去和美國人在太平洋爭個頭破血流更是具有價值了。而在南亞問題上,如果沒有中國人的開始攪亂,恐怕華府當初也不會那麼快就得以從阿富汗這個泥潭脫身。說白了,普拉米爾斯準將很清楚,中美兩國為了自己各自的利益,而將喊著‘印度洋是印度的印度洋’的印度充當成了自己的玩具。

可以看到這一層,普拉米爾斯準將也的確有點腦筋,的確,這些反政府武裝是在中國人的授意甚至是武裝和培訓下,此時才膽敢公然攻擊第27山地師的。但他沒有想到的是,為什麼這些反政府武裝會是一反常態的來積極攻擊軍隊。普拉米爾斯準將看不懂這其中的深意,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便是此時他的第27山地師和同樣增援北上的第1軍-第33裝甲師之間的距離已經拉開很大一截了。

盡管甘托克城下炮火連天,但那畢竟隻是攻擊的一個方向。普拉米爾斯準將不知道,他的遲滯將會給整個錫金邦戰局帶來什麼樣的糟糕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