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晨鋒報-幸存者:在納土納島,我們看到一群中國士兵正在和武裝起來的日本難民們一起打掃戰場,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這些中國人和他們曾經的敵人一起並肩作戰,使得印尼第1海軍陸戰隊部隊付出了極大的傷亡代價。
鈴木太一曾經是個日本軍人,也曾經在東亞戰爭中跟中國人打過仗,不過現在,這個顯得有些消瘦的日本人告訴我們,如果不是中國人,他們都將會死在這個島上,是中國軍人解救了他們。在過去的一年多來,許多日本難民跟鈴木一樣,遭到了印尼人極為殘酷的虐待。現在能夠活下來,對於鈴木來說,已經很幸運了。現在印尼軍隊已經被打敗了,整個納土納島已經成了中國海軍陸戰隊的大型基地,在被問到對於以後的打算的時候,鈴木告訴記者,也許他還會在中國軍隊中服役一段時間,而自己的很多同胞將被送回日本去。毫無疑問,鈴木他們的確是幸運者。”《悉尼晨鋒報》3月14日。
“泰晤士報-踐踏尊嚴的勝利者:在幾天前,美國軍隊開始介入到了南美的事務中去,很容易理解,自從門羅主義成為華府的執政基準政策以來,南美大陸就一直被視作為是美國的後庭院,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都一直這樣認為著。
南美事務的複雜性在華府的眼裏看來,並不是很複雜。而隻是介入在其中的勢力過於複雜而已,顯然中國人在東南亞的行動,俄國人在東歐的擴張,是和美國人在南美的政策密切相聯的,而這一幕多少讓人想起了當年的協約國組織。
當美國人再一次在巴拿馬升起了星條旗的時候,整個南美大陸都在哭泣,也許從這一天起,曾經具有的尊嚴又一次將要被踐踏在入侵者的腳下。”《泰晤士報》3月14日。
“那片大陸就是蘇門答臘島,當一旁的伊萬指給我看的時候,很難想象,這片顯得極具色彩感的大陸此時正在爆發著一場慘烈的戰爭,雖然沒有身臨那片地獄樣的戰場上,但似乎我能夠感覺到死者和垂死者的哀嚎之聲。”---美國航天員-伊斯托克-《地球日記》3.14篇。
這一天,對於印度海軍來說,毫無疑問是一個永恒的恥辱之日,因為就在這一天,有著印度海軍驕傲之稱的海軍特種作戰部隊MARCOS壽終正寢了。
從四麵八方響起的槍聲交織成一片,到處都在發生著爆炸,盡管苦苦呼叫增援,但在海灘一線,第340陸軍獨立旅付出了很大的傷亡代價仍無法前進一步。他們正在中國人的猛烈阻擊下橫屍灘頭。在寄托於希望的救援已是無望的時候,昏了頭的MARCOS指揮官命令所屬的三個行動大隊開始分別突圍,並集中了三支行動大隊下屬的QRS快速反應部隊,保護行動司令部開海灘方向突圍。
也就因為這個錯誤的決定,在1987年2月初作為海軍、海軍陸戰隊的直轄特種作戰部隊正式成立的MARCOS由此走向了覆滅。雖然有著多達兩千人的人數,但三個行動大隊的十個連開始全麵突圍的時候,他們剛好的落入在了對手的鋒口之上。
當在接到“敵人開始突圍”的報告的時候,正在苦於從哪裏下口的蕭揚頓時露出了狂喜。在他的命令下,已經準備好的總攻立即調整了部署,開始迎頭打向正在展開行動的印度人。
“告訴3營長,讓他將僅有的兩個排調上來。”蕭揚果斷的投入了這最後的總預備隊。他要一鼓作氣的打垮自己當麵的敵人。這個時候已經是最後的較量了。
從班達亞齊方向打來的炮火準確的砸在了印軍的突圍鋒線的縱深,這是按照蕭揚的命令而事實的阻斷性炮擊,首先打亂敵人的突圍隊伍,而後集中兵力開始對分散突圍的印軍實施打擊,重點打擊各個方向上的前鋒部隊,打亂他們,打垮他們。
在這持續的戰鬥中,部署在班達亞齊的那些105毫米牽引式榴彈炮可以說完全成了整個作戰的關鍵力量,從開始打響伏擊作戰到現在,這些炮兵們一直沒有停歇過,不斷的用有力的炮火支援著機動步兵們的攻擊行動,如果沒有他們的炮擊支援,恐怕這場仗更難打了。
“壓上去!”高舉過頭頂的右臂在空中劃了個圈子,蕭揚滿嗓子殺氣的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