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脫貧計劃,玉皇山村於二〇一九年全麵完成村出列、戶脫貧任務,實現同步小康目標。
為了達到真脫貧、脫真貧的要求,各級實行嚴格的考核評估驗收,確保脫貧質量和效果。
貧困戶收入必須超過國家貧困線,達到“兩不愁三保障”標準,經過嚴格的驗收評估和公示公告程序後,才能脫貧退出。
貧困村脫貧出列,重點考核“三率一度”,即漏評率、錯退率、綜合貧困發生率和群眾認可度,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才能整村脫貧。
脫貧攻堅到了決戰決勝的關鍵時刻,梁鑄成和餘荷感到壓力越來越大。
這時候,哪怕工作上的一點點疏忽,都會導致顛覆性的錯誤,他們必須下足繡花功夫,把工作做得更實、更細、更認真。
六月份,市科技經信局會同村裏組織核查專班,對全村三百七十九戶貧困戶,按照戶脫貧標準,進行了戶戶篩查,排查出影響脫貧的短板問題六十三條。
村兩委把這些問題分類梳理後,責任到人,用兩個月時間全部整改到位。
在此基礎上,村兩委會同工作隊,對照村出列的考核指標,進行了全麵排查。
全村三千多畝耕地,全部流轉,建設油橄欖田園綜合體,由企業統一經營,平時有三百多勞力,成為農業產業工人,在油橄欖基地從事田間管理,人均月收入達到兩千元以上。
玉皇襪業公司安排五百多人就業,包括三百多個青壯年勞力,二百多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老年人和弱勞力。技術工人月收入三千元以上,像刁生鳳這樣的技術骨幹,高達到五千元。
玉皇山紅色旅遊景區,不僅帶動了一百多人就業,從事管理和服務工作,還帶活了一百多家農家樂和地方土特產品。
外出務工的青壯年勞力,百分之九十以上回村,在三家企業上班,村民們真正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
不僅如此,由於村裏三大產業用工量大,吸引了一批附近村裏的勞力來玉皇山村務工。通過自查驗收情況看,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超過了國家貧困線,有百分之十的戶,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一萬元。
正如縣委李耀華書記所言,現在的玉皇山村,真正實現了農村變成了景區,農民變成了工人,產品變成了商品。
餘荷幫扶的五戶貧困戶,刁生強、何長富二〇一七年脫貧,刁生本、金勝錢二〇一八年脫貧,隻有張拴狗一家,納入今年脫貧計劃。
去年下半年,張拴狗的媳婦尚清翠生了一個胖女兒,他也沒有去車城當保安了,餘荷給襪業公司總經理辛力年做工作,讓張拴狗去襪子廠當門衛,每月兩千元。
張拴狗的孩子半歲以後,狗娃媽在家照護孩子,尚清翠也到襪子車間上班,每月能掙兩千多元。
按照脫貧標準,他家脫貧沒有問題。
自查驗收時,餘荷擔心張拴狗還會像前幾年一樣,不願摘掉貧困戶帽子,不認可脫貧成效。
沒想到,核查組還沒有到他家去,他和媳婦尚清翠主動找到餘荷,把扶貧手冊遞給餘荷說:“餘隊長,你看看,我家已經達到脫貧條件了,我們脫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