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懂的人都在偷偷的笑,小月月不明所以,不過沒有人去點破,按理說這種無限接近於零的小概率事件不會發生,而林雲的提醒真的隻是惡趣發作,這話語中帶著的擔心就和那無限接近於零的小概率事件一樣,微乎其微。
“記得常回來看看。”
“你去了坦桑,要方便的話,給你兵哥帶個黑珍珠回來,要是錢不夠,給大家來個電話,我們大家想辦法湊一湊也得把你兵哥這老大難問題解決了吧。”
“……”
你看,這林雲的同道之人還是有的,這安全科小夥子吳西平常不顯山不露水的,把機料科小姑娘泡到手不說,這話還說得又漂亮,又高尚,滿含著對羅兵同誌個人問題的關心和熱情呀。
“沒問題。”
這話小姑娘張月倒是聽懂了,滿臉興奮的一口答應下來,而這句話的主體羅兵呢,頭都沒抬,一手抓著鼠標,一手托著腮幫子,高倍近視銀鏡背後的目光死死的鎖在電腦屏幕上。
這慫貨,怕是連黑珍珠都混不上了的,這坦桑尼亞的女人黑是黑,那美女是相當的多呀。
這林雲是知道的,林雲有長輩是中鐵二局退休的老人,參與過坦讚鐵路的修建,說過那些黑珍珠的故事。
坦讚鐵路是迄今中國最大的援外成套項目之一,是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鐵道部援外辦公室代表我國政.府組織、設計及建造的工程。
坦讚鐵路的牽頭單位呢,就是中土集團,也就是原鐵道部援外辦公室,下邊的施工方呢就是中鐵集團了。
中國中鐵二院自1965年起,派出勘察設計團隊前往坦讚兩國開展全線踏勘,於1969年12月完成了詳實的踏勘報告。
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當時的鐵三院)自1968年起承擔全線的勘測設計及配合施工全過程工作。
中國中鐵一局、中鐵二局、中鐵三局、中鐵四局、中鐵五局、中鐵電化局和中鐵建工集團的5萬餘名鐵路建設者自1970年10月開始,在坦桑尼亞和讚比亞的崇山峻嶺之間、遍地荊棘之中、疾病肆虐之下,曆時六年時間建成了舉世矚目的坦讚鐵路。
1860公裏的坦讚鐵路應該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出國援建的第一批大項目了,這也是中國工程人的一座豐碑,路還在那裏,別人沒有忘記,我們也不能忘記。
時至今日,非洲大陸上依然活躍著無數勤勞勇敢的中國工程人,修橋鋪路,建屋造房,嗯,還有大型礦山開采。
當然了坦桑尼亞的美女比例自然是比不上埃塞俄比亞的,因為埃塞俄比亞才是真正的非洲美人窩,有機會去到非洲的可以去領略一下。
七嘴八舌的眾人都在說著自己所了解的非洲,不過這隻能給滿臉興奮的張月臉上添光加彩。
不知道啥時候,連綜合辦張萍和羊少超的女朋友塗靜也下來了,有了更多人加入,氣氛自然是更加的熱烈,這氣氛一熱烈起來,那時間就過得飛快。
羅兵依舊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模樣,這呆子,就是這慫樣,不過林雲也表現得興趣缺缺。
人家羅兵不想摻和是因為人家有事要做,林雲不想摻和呢,純屬是懶得摻和,這貨覺得沒意思,這種情況,搞得就像娘家人送出嫁的姑娘一樣,這項目部單身小夥子有一個算一個,這麼好的小姑娘沒誰有能力留下來,回過頭來,全是一群當舅哥的貨。
尤其是汪飛,現在林雲看到他都來氣,這慫貨膽子比兔子都不如,這麼些天,愣是沒敢去表白,反而平常接觸的時候話還變少了,簡直是恨鐵不成鋼,恨那水泥砂石變不了混凝土呀,一點化學反應都沒有。
像這種時候,怎麼也要上去說幾句煽情的話吧,留不住沒關係呀,至少讓她記住你也好呀,這要換你林大爺出馬,不說生米做成熟飯,好歹也要加點水把這米淘洗淘洗呀。
“小飛飛,你就不想和小月月說點什麼嗎?”
“……”
這幫子玩意兒全是人後興奮,人前靦腆的慫貨,林雲有點生氣,到不是因為沒看到這小子舔狗死成渣的笑話,畢竟隻有勇敢的人才有那萬分之一的成功機會吧。
MD,連舔都學不會的人,備胎都不找你,可見清高和靦腆是感情交往中的原罪。
有需求就說,想做就去做,畢竟這世間倒追的戲碼大多都出現在電視劇裏邊,現實中男人還是應該主動的,這是最起碼的風度和擔當。
林雲一個勁兒的給坐自己對麵的汪飛擠眉弄眼,對麵的汪飛頭埋得更低了。
哎,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感情中不會表達的人,就如這爛泥糞土,它真的糊不上牆呀,留下的錯失和遺憾,隻能自己默默的去承受了。
“五點半了嘢,今天下雨,我們早點出發吧,來個嗓門大的,在樓下喊兩嗓子。”
說話的是張萍,屁顛兒屁顛兒跑出去的是安全科小夥子孫科,你還別說,搞安全工作的都得聲音洪亮,那軟綿綿的聲音肯定上工地震懾不住不聽招呼的工人的。
你想呀,要真是上工地這樣說:
“哎呀,師傅呀,你安全帽子沒有戴好嘞,麻煩你弄一下下嘛,好不好嘛。”
一聽就是滿身的雞皮疙瘩,其實也是,上了工地就得是咋咋呼呼的性格,嬉笑怒罵的這種,又能拉近距離,還能鎮得住工人。
“那個誰,你安全帽呢,戴上,想挨罰款了嗎?”
然後工人笑嘻嘻的就把安全帽帶上了,這也和平時積累有關係,人家沒違規的時候,你得沒事兒去轉轉,記一下工人的名字,多攀談攀談,增加一點感情,拉近一點距離。
下次遇到沒戴安全帽的時候,吼起來,還能帶上準確的稱呼,比如,老黃,老李,劉師傅這樣的就效果更好了。
而且必須得是聲音洪亮的吼出來,不容置疑的話語,自然就有不容置疑的力量。因為這本就是替工人著想。
所有的工作方式方法,都是細心總結的,隻有通過無數次的實踐和總結,自然就形成了各自的風格。
你還別說,這小夥子在門廳去吼那兩嗓子還真的是氣衝霄漢,震得耳朵嗡嗡的,安全工作要搞好,必須得是大嗓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