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壽宴(2 / 3)

但對家鄉來說,沒有新舊之分吧,混得好與不好,家鄉都在那裏,想不想回去看看是你自己的事情。

衣錦還鄉和榮歸故裏,確實深入了我們的骨髓,其實遠沒有必要,遠不應該有那麼多焦慮,終究我們是會回去的,直到我們覺得衣錦還鄉和榮歸故裏不再是我們生命中的全部。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是一個輪回,也是我們所有人的宿命,年少離家萬萬千,功成名就有幾人?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隻能靠著在外打拚獲得一個城市中的立足之地罷了,這已然是最好的結果了,這已然是我們拚盡了全力。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身居高位,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飛黃騰達,隻有甘於平凡,才能見證偉大。

承認自己平庸很難很難,就像殺了自己一樣的難,但隻有承認自己平庸的人才能走得更遠,承認自己平庸的人絕不是真的平庸,甘於平凡的人才能真正的成就不凡。

這事情就是如此這麼的簡單,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看穿的,事實的真相一直就擺在那裏,擺在我們的眼前,隻是我們從來沒有正視罷了。

連著接了四五趟人,加上忙前忙後,有人要釣魚,有人要喝茶,有人要打牌,這麼東跑西跑,林雲和六七個小夥子也折騰得夠嗆,但好在忙起來時間過得快,一上午很快就過去了。

林老二帶著父母和林雲的女兒也來了,他自己的老婆孩子不知道什麼原因並沒來。

中午吃飯,林雲和父母兄弟加上女兒坐了一桌,這一桌就去了一半,另幾個也是一家的,林雲認識,比較遠的親戚,但是叫不上來,林雲的父母肯定是認識的,正聊得歡呢。

上菜吃飯,林雲給自己到了半杯酒,也給父親和弟弟到了半杯,並不是非喝不可,而是一會兒肯定二爺的幾個兒子會在壽宴上挨著敬酒來的,然後是孫輩依次來敬酒,這個禮節還是要有的,這是我們的傳統!

祝酒辭嘛無非是感謝遠道而來的大家,囑咐大家吃好喝好,隻有口碑很好的家庭,才能在老人做大壽時高朋滿座,這也是我們的傳統,雖然透著殘酷和現實,但千百年來都是這樣的。

哪有什麼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你對社會和身邊人的事物的參與程度,決定了社會和身邊人對你的事物的參與程度。

力所能及的的去參與社會和身邊人的事物吧,有些東西比金錢重要,重在參與也不是一句空話。

現在農村的生活條件好了,所以壽宴都比較豐盛,三四個涼菜,七八個熱菜,兩三個湯,雞鴨鵝魚,牛羊豬肉都有,甚至還有甲魚和大蝦。

一些我們小時候隻能在電視上看到的食材,現在卻很平常的端上了我們的餐桌,當然了,小時候要想在電視上看到,你得確保家裏有一台十幾寸的黑白電視機,在當年那可是個稀罕物件。

農村人都比較簡單,不會有鋪張浪費這樣的事情發生,中午剩下的,大家晚上再吃一頓,然後撿好的,各自打包回家,剩下的主家估計得消化幾天,實在吃不了的,才能便宜了家裏養的牲畜貓狗。

壽宴在壽星的兒孫輩敬過酒以後就結束得很快,林雲也吃過癮了,像梅菜扣肉這種菜不光肉好吃,裏麵的梅幹菜用來拌飯也是一絕。

吃宴席嘛,你要是講究你就吃虧了,林雲不是個講究人,連著用梅幹菜絆了三碗米飯,這貨倒是有點嫌棄飯碗太小了。

吃完午飯,依然是該打牌的打牌,改釣魚的釣魚,老年人大都聚在一起回憶一下當年,感歎今天的好生活,這些事情,隻有親眼所見了,親耳聽到了,你才能知道這社會的發展對他們那一代人的衝擊。

林老二不知道又和誰打麻將去了,林雲的父親提了一根魚竿去釣魚了,母親和林雲的女兒也跟了去。

林雲沒去,林雲混在老年人堆裏聽他們想當年呢,老人家一把鼻涕,一把淚,講到傷心處,痛苦流涕也是在所難免,林雲就喜歡聽這些,隻有知道了曾經的苦日子,才能明白好日子的來之不易,聽這些人述說的故事,林雲覺得自己的苦逼生活也沒那麼苦了。

這些人,本就見證了滄海巨變,自然是有相當的發言權,從吃不飽穿不暖到今日的衣食無憂,對他們來說,沒有比這更強烈的對比了。

年輕人大抵沒有這樣的覺悟,一味的追求奢靡和刺激,把欲望的胃口越養越大,直到有一天大得足以吞噬掉自己。

網絡的發達,造就一批又一批有不良企圖和訴求的公知,生搬硬套的舶來品思想,衝擊和挑撥著年輕人脆弱的神經,同一個月亮,同一片藍天,究竟哪裏的空氣會更加香甜?

一知半解的了解,斷章取義的誤讀,道聽途說的修飾,閉門造車的臆想,那些沒見過的和不知道的居然成了部分人的終極向往,這實在是不知道該用可悲還是可憐去形容。

隻有自己親手參與建設的國家,才是最理想的國度,我認同它,它也認同我。

對這些人,奉勸一句:“你不認同的族群,終歸有一天也不再認同你。”

自身臆想的與眾不同,其實更像是自絕於人民。

林雲忙著給老人家們端茶倒水,瓜果花生,到是殷勤非常,這敬老本就是國人的傳統,值得好好發揚。

聽得老年人們拉著家常,斷斷續續的,時間上又沒什麼邏輯性,思維還相當跳躍,像極了小時候的我們,所以老小孩,老小孩這句話,林雲是非常認同的。

隻是再沒有多少人願意用對待小孩子的耐心去對待這些老人,孝順孝順,真的是以順為主,老人們本就垂垂老矣,生活需求極低,順從的子女才是對他們最大的孝,而傾聽則是對他們最大的善意了。

下午這天氣不算太熱,林雲不單是給一群老年人端茶送水,也連帶著照顧了附近兩個屋子打牌的人。

倒不是這貨有多麼高的覺悟,而是本就舉手之勞的事情,又不是多麼的累人,還能得到大家的稱讚也是挺美的事情,尤其是在有人稱讚的時候,這貨腳步都變得輕快了。

人本來就應該具有服務精神,這世間人與人之間都是直接或者間接的相互服務關係。

自己吹牛打發時間很快,聽別人吹牛時間也過得很快。

無數的奇聞軼事,和一些聞所未聞的故事從這些老年人口中斷斷續續的流淌出來,仔細去聽,慢慢的去拚湊。

這本就是來自生活的故事,或真實震撼,或悲慘落寞,隻是這些老人大多口才不佳,時間邏輯混亂,所以有些時候聽半天你才能從那語焉不詳中知道故事的大概。

有人在叫吃飯了,聊天的各自收拾著桌椅板凳,打牌的忙著算賬,或收錢或付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