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九年,盧赴從家鄉承西進京趕考。
家族是當地有名的望族,父親也是承西的知府大人。由於盧赴非常穩重,父親平常也沒有多少時間管他。出發時他也就隻帶了個隨從昱兒。
但他知道一路上父親一定會派人保護自己的。
經過一月之餘的路途,盧赴終於趕到京城。京城可比家鄉繁華多了。昱兒邊走邊看,盡飽眼福。
“昱兒,街咱們也逛了兩個多時辰,天色見晚了,去驛館投宿吧。”
“好吧。”昱兒委屈的說道。
夜晚,盧赴在思考明天的考試會有些什麼題目。像往屆的話,四書五經是必考內容。其他的,每年都不太一樣。有對六部的理解,有對農稅的價格評估,還有對軍事的戰略。總之,隻要是國事,都會考!
昱兒就在傍邊呆呆地看著少爺,眼裏好像泛著星星。她不敢出聲,怕吵到少爺。
過了許久,盧赴不再想了,才緩過神來。發現昱兒盯著自己看,便過去摸了摸她的腦袋。說道“昱兒,今天你也累了,你早點回房間休息吧。”
昱兒深情款款的看著少爺,拉開移動木門,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這一晚盧赴睡得很踏實,反倒是昱兒有點睡不太著。她很相信少爺,又為他感到忐忑。於是心中默念“少爺加油,少爺加油。”
到了第二天筆試,來的考生打扮各不相同。有的溫文爾雅,有的眼神深邃,還有的穿著寒酸的衣服,看上去有些緊張。
而盧赴隻是看著這周邊的風景,不時看看遠方。
考試開始!果不其然,第一麵紙上便是四書五經上的硬性內容。盧赴早已經背得滾瓜爛熟。用行書滿滿地填上。
那字仿佛他人一般,每一處都是有勁兒的。看似很潦草,實則宛若蛟龍,讓人不免地讚賞。
第二題是問人才資源的分配。盧赴寫道:凡大國者,當以能者居之。掘其所善,用其所能。後任之。
第三題問的是治國之策。盧赴道:君民同心,君臣和睦。文臣各抒己見,陛下納良言而踐。將領護京戍邊,陛下各盡其用。方成大國。
寫完之後,盧赴便交了上去,早早地離開了考場。
昱兒看到少爺出來,急急忙忙地跑到盧赴的身邊。也沒有詢問少爺感覺如何,反倒問之後有何打算。
盧赴說:我們先回承西。若中榜,必會有人來通知。若不中,隻得再考啦。
金鑾殿上,皇上麵前擺著三本策子。定睛一看,便是盧赴和另外兩名考生的。
皇上開口道:二位卿家覺得如何定這三人的排序啊?
一位滿臉白須的老臣道:臣一位當定盧赴為狀元,蘇安為榜眼,程峰為探花。
“何解?”皇上問道
“蘇安中規中矩,才華橫溢,上至社稷,下至黎民。言十利十害,當屬榜眼。”
“程峰直言做官所需,事無巨細,稍遜之。”
“盧赴眼光高遠,談大國論。此次狀元非他莫屬。”
“李左相此言差矣。”
“哦?陳卿何解?”
“盧赴才華不假,可區區未弱冠者,知何為大國?”
“臣以為,當給探花,挫其銳氣。另二者上升一名次。若他當真是大才,再提拔不遲。我大齊正缺的是實幹的能手。”
“劉相此言甚合朕意,便如此吧。”
“聖上英明”二人齊道。
倆月後,喜訊傳報。盧赴高中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