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
三刻後,一道書氣騰空,縈繞在佛殿。隨之,陳天鴻執筆落紙,宛如臨摹,書氣相隨,渾然天成。
常言道:氣可怡人,氣可養人,氣可塑人。是故,有“書生氣”、“武士氣”、“商人氣”、“相士氣”、“丹士氣”、“獸士氣”,雲雲。
自書祖開辟“書道”傳承,曆經五千餘年的沉澱,雖沒有成為主流,卻也有了一套專屬的體係。書道傳承,共分九品,由低到高依次是“執筆臨摹”、“流墨入淵”、“筆墨相諧”、“文筆有聲”、“字字珠璣”、“墨染九天”、“書立乾坤”、“文曲創世”、“神筆不朽”。
傳說中的書祖,僅僅是第六品“墨染九天”。
放眼五千年歲月長河,能達到第五品“字字珠璣”的人,僅有九人。即便是第四品“文筆有聲”,能達至的人不過二十八人而已。
所以,書道傳承中,能達至第三品“筆墨相諧”境界的人,無一不是人族大賢大才之人。實際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終其一身,隻能停留在第一品“執筆臨摹”。
之所以如此,一是因為書道不是修真主流,更多的是很多人為了生存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二是書道傳承,唯有修到第六品境界,方可縱橫乾坤,而這個時間跨度是沒有任何一位修士能容忍的。
陳天鴻幾番奇遇下來,加之李斯與天燈二人的傳授與開導,稍有所悟。日夜觀聖賢的文筆書帖,對文筆之意境,稍有領悟。再輔以對自己親身經曆的認真總結,與日積月累的意念氣息相融合。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已經凝聚修成了些許“書氣”。
當他執筆落紙的刹那,整個人已然處在了“書道”傳承的初級階段——“執筆臨摹”。真因為他知道的極少,所以腦海裏極單純,意念反而更集中,致使身上修出的一點點“書氣”,最為精粹。
佛殿上,佛光普照,書氣縈繞。少年散發赤腳,背對佛像,仿佛進入了一個玄妙的境界,與世隔絕。從執筆開始,到落筆寫下“佛本是道”四個字,佛光與書氣頓時合二為一,凝聚於百會,緩緩灌溉。
陳天鴻頓覺如醍醐灌頂,絡繹不絕。書氣靈氣相融相離,周而複始。佛光盈盈,彙聚內境。三氣歸元,生生不息,融洽不悖,如環無端。有些,能清晰感受到容納與領悟。有些,冥冥之中存在,尋覓時卻又縹緲無影。
時間稍久,陳天鴻睜開眼睛,伸展四肢,活動筋骨。眼角中無意間看到一張熟悉的笑臉,正是天燈大和尚。
“恭喜小師弟,已得‘書祖’真傳,已悟‘佛本是道’。”
陳天鴻眯眼瞪了好一會,才開口道:“大師,您過來看看,是書祖贏了,還是佛祖贏了?”
“書祖!”
陳天鴻得意的嘻嘻一笑,微微捋了一下散亂的頭發,道:“大師,早先你隻說了賭約中書祖的約定,那麼佛祖的約定是什麼?”其實,他想問的是如果真有人完成賭約,佛祖的真實用意是什麼。
“佛祖說:‘若真有人能完成此賭約,則表明佛宗必將興盛,並永久傳承’。”
“佛祖真狡猾。”陳天鴻有意識的用了一個新詞語,續道:“如此以來,無論如何,佛祖都是贏,書祖是不是笨了點。”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天燈說的這句話,其實是道家傳承。隻不過,陳天鴻學識有限,不知道罷了。但聽到“愚”與“拙”,倒是與自己挺相符的。
陳天鴻突然問道:“大師,你說我得到了‘書祖’的傳承?”這點,他確實不明白了。心想:自己隻是按照自己的設想進行,與書祖有什麼關係?一氣嗬成後,也沒什麼天降神物之類的呢!
“書道傳承,盡在字裏行間。你要將你所悟修成‘道’,仍尚需時日積累與沉澱。”天燈稍停了停,續道:“你的書氣已經出現,很快會有人來這裏接你。你提前準備、準備,準備隨時下山。”
陳天鴻不以為意,問道:“大師,你說李斯悟到了,怎麼沒寫呢?如你所說,他似乎沒有理由放棄得到書祖傳承的機緣。”
“因為他同樣得到了書祖傳承,但他不願做書祖的執筆者罷了。你二人之間,各有取舍,各有所得,究竟誰高誰低,將來定有機會見分曉。”
陳天鴻想了想,覺得沒什麼問的了,便起身收拾書桌,以及佛殿上的獸骨及諸般雜物,將佛殿打掃的幹幹淨淨。臨末時,突然一怔,脫口道:“小馬駒呢?”
二人走出佛殿,尋覓片刻,但見東山頂上飄起了淡淡的血霧。
“兩個孽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