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 / 3)

薑氏帶來的盒子裏,不僅有這些年積攢下來的肚兜,還有給秦琤準備下的各種佩飾玩具。

從長命鎖到撥浪鼓,一應俱全,全都塞在裏頭。

每一樣都擺得整齊,不染灰塵。

秦琤從裏麵取出了一個精巧的玉墜,隻覺得光滑無比,一看就知道是經常被拿在手上摩挲。

想來這盒子裏麵的東西,薑氏不單單是精心收藏,還經常整理擺弄。

自是一片慈母之心。

隻不過,秦琤實在是沒有辦法說服自己去試肚兜。

而且薑氏都是按著小兒的體型縫製的,這大小,頂多拿出來當個大號口罩用。

於是秦琤便隻取了玉墜,掛在了自己的頸子上,隨後昂頭看著薑氏笑著道:“謝謝娘親。”

薑氏抿唇而笑,眼角又有了晶瑩淚珠。

而等薑氏帶著湯碗離開後,秦琤重新把目光投注到了盒子上。

群裏也跟著一起看過去。

唐寅:“不得不說,群主母親雖然廚藝不算出挑,可是女紅還是很好的,瞧這鍾馗繡的多好。”

蘇軾:“這分明是個壁虎,想來是趨吉避凶之意。”

曹衝:“鍾馗是什麼?”

唐寅便給三國時期的小衝兒說起了鍾馗捉鬼的典故,抽空還要和蘇軾討論一下這到底是不是壁虎。

隻有秦琤默默地在心裏數了數。

因著在原主的記憶裏,對小時候的事情一片模糊,除了自己的名字什麼都不記得,也就不知道自己的年齡和生辰。

現在認祖歸宗,登上族譜,這些也就清楚明白了。

秦琤往前倒了倒,算出了自己的生辰。

於是,他在群裏道:“這多半是隻老虎。”

群眾人:……哦。

而秦琤倒是不在意薑氏繡工如何,這樣反倒有特色些。

重新將東西放回到盒子裏,將蓋子扣上,秦琤就準備把盒子放進櫃子裏,妥善保存。

但等他將盒子拿起時,才突然發覺——

實在是有些分量,他雙手搬都覺得沉重。

想來也是,這裏麵的東西不少,光是那兩個小銅獅子擺件就不輕了。

可剛剛自家娘親分明是隻用了一隻手,就很隨意的提了進來。

秦琤沉默了。

過了好一陣,才輕輕的說了聲:“古人說的真好啊。”

蘇軾:“什麼?”

秦琤:“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眼淚多也不耽誤身體好。”

蘇軾:???

而薑氏回屋之後,就立刻把秦琤想要讀書科舉的事情告訴了秦父。

這讓秦父喜不自勝。

他雖然鬥大的字不識一籮筐,可他是因為幼時出了變故,耽誤了開蒙進學,其實心裏是很羨慕讀書人的。

而且作為商人,更是知道讀書的前程和好處。

現在自家孩兒有這般的誌氣,秦父自然是大力支持。

第二天就開始往秦琤的院子裏送東西,並且叫了工匠來,詢問了秦琤的意見,開始對院子進行改動。

這間院子原本就是秦父和薑氏給自家孩兒留著的,雖說這些年都杳無音信,他們也沒想過要把這裏挪作他用。

隻是空了這般多時候,即使整潔,卻也空蕩了些。

如今孩子回來,又想要讀書進學,那麼院子裏的東西當然要多多的添置。

薑氏雖是女子,可卻是念過四書,也背過五經的,加上現在幫著秦父管賬,名下也有書肆生意,故而薑氏是知道一些如今科舉用書有什麼的。

於是,薑氏做主擬了單子,就直接從自家書肆拉了書來,直接填滿了書房的架子。

筆墨紙硯也都準備齊全,琴棋書畫要用的物件也一應俱全。

別管孩子會不會,先準備上總沒錯。

秦父不通文墨,對科考更是一竅不通,所以就沒有插手書房的事兒,都由著自家娘子安排。

而他則是去買了一堆小物件。

從暖手用的爐子,軟榻上的方枕,一直到夏天用的冰鑒,精致風雅的輪扇。

反正別人有的,我兒要有。

別人沒有的,我兒也要有!

結果便是,秦琤一覺醒來,就發現自己的院子大變樣了。

別說書房和堂屋了,就連院子裏都擺著各種物件。

光是把這些東西登記造冊就花了不少時候。

因著現在是秋日,眼瞅著要入冬,所以那些時令的東西擺在外麵,春夏要用的便要先存放起來。

秦琤站在門口,瞧著被塞得滿當當的庫房,有些無奈道:“爹,不用這麼多的。”

秦父則是樂嗬嗬的拍了拍自家兒子的肩膀:“不妨事,你爹這些年也攢下了不少錢,夠花銷的,而且,我覺得你娘說得對。”

“什麼?”

“銀子放得再久,也不會自己個兒生出小銀子來,倒不如給我兒使了。”

秦琤:……

說得好有道理,我竟無法反駁。

而在書房布置妥帖後,秦琤便開始讀書了。

他先是尋來了有關於齊朝科舉要用的書籍,幸而與群裏先生們接觸的並無不同,所考重點雖有些許出入,但大體都是相似的。

蘇軾進士及第,自然是群內功名第一人,但是他和唐寅聊過便知道,這位比自己生的遲了不少年的唐伯虎亦是才華斐然,科舉上也下過苦工,隻是因為遭受了無妄之災這才無法求取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