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很抗拒它。直到我真正愛上音樂創作之後,才明白,隻要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對現在所擁有的感到滿足,心就是平靜的。”

“很多歌迷說,你的歌之所以那麼打動他們,是因為那些刻骨銘心的傷痛和曆經滄桑之後的豁達讓他們很有共鳴。今天見到你的時候,我特別驚訝,雖然事先我告訴自己盡量不要有太多想象,但是看到你居然是那麼年輕的女孩,還是大吃一驚。你在這樣的年紀就能寫出那麼深刻的作品,是不是因為你有著比他人更豐富的人生經曆?”

“我想我們不應該與其他人去比較,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的。確實,我自己經曆過許多起起伏伏,我不知道這些是否成就了我的這些作品,我會走上創作這條路,本身就是偶然,所以現在的一切都是順其自然的結果。”

“這些起伏裏麵是否也包含了愛情?我想,歌迷一定很想知道,你經曆過怎樣的愛情,能否分享一下?”

她思索片刻,說:“我經曆過兩段無疾而終的愛情,一次愛上了不該愛的人,一次傷害了深愛我的人。”

“那麼你現在的狀態呢?”

她莞然一笑:“等待。”

“謝謝你與我們分享了這麼多事,訪問到這裏也差不多了,關於你接下來的計劃,聽唱片公司說,你將會為一位大牌歌手包辦新專輯所有歌曲的製作,能否透露一下與你合作的將是哪一位歌手?”

“說真的,我自己都還不知道,所以抱歉了,大家再耐心等待一下吧。”

訪問結束後,方若綺稍事休息,準備去會議室參加新專輯籌備會。打開辦公室的門,半謝的陽光溫柔地灑在走廊上,她站在走廊的窗前,看到天空澄澈蔚藍,水一樣靜靜流淌。

有熟悉的腳步聲響起,一聲一聲,踏著時光的軌跡,和著她的心跳,向她步近。回過頭,看到走廊的彼端,那個嘴角含笑的男子向著她款款而來。

刹那間,時光回溯,初見時的雲淡風輕,告別時的纏綿悱惻,一切的一切,曆曆在目,卻已成回憶,唯有麵前的人,真實得仿若幻覺。

光陰瞬息,人事未變。陽光灑在他的身上,勾出一層耀眼的光暈,琥珀色的眼瞳裏,溫柔湧動。而她的容顏始終淡靜美好,澄澈的眼睛裏倒映著整片寬廣的天空,還有他頎長的身影。

他朝她淺淺地微笑,溫柔而緩慢地念出她的名字。

Jane。

(全文完)

2013.7.4 下午

作者有話要說:  後記:

動筆寫《繭》的時候,我隻是想寫一個和以往不同的故事,卻不想,這一寫,便是一年半。這個故事被我建得太大太複雜,所以一度寫得很艱難。盡管有太多太多不滿意的地方,但能寫完,我已經很滿足。

連載的過程中,很多人不喜歡本文中的方若綺,這是預料之中的。“繭”的其中一層含義,即是方若綺的作繭自縛。她有過很多選擇,卻偏偏走了一條最艱難的路,很多人對此嗤之以鼻。可是倘若換成現實中的我們,也會有一些東西,讓我們執著地義無反顧地去堅持。我認為,整件事情以悲劇的基調結束,並非方若綺一個人的責任,莫筱筠為保護她而隱瞞真相、高明權為愛她而沉默不語,這些都是導致悲劇的因素,即使是善意的謊言,有時也會造成傷害。

這是方黎在我筆下,第一次非完美的結局,也許很多人對正文的這個結局感到意猶未盡。開放式的愛情結局,是我在落筆之前就決定的,在第十九章的結尾處,已為此埋下伏筆。畢竟,在方若綺尋求真相的過程中,傷害了太多人,犧牲了太多人,倘若方黎最後再來個大團圓,未免太過理想化。

這並非是一個愛情故事,但愛情卻令人不勝唏噓。方若綺和高明權之間是否有愛情?我考慮了很久,無法得出一個絕對的結論,所以選擇以模棱兩可的方式結束他們之間的關係。方若綺或許隻是為調查莫筱筠的死因而接近他,或許在相處的過程中將自己當成了莫筱筠的影子,但人非草木,我想,對高明權的溫柔和包容,沒有人會無動於衷。在他們的愛情結束的時候,我寫下了這樣的一句話——“她從來沒有對他說過愛,但是在那場毀滅的故事裏,他們深深深深地相愛。”。於我而言,方若綺是愛高明權的,但僅僅限於在那場虛構的愛情裏,一切結束之後,他們的愛情也不複存在。至於你們,也許又會有不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