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出,二是她實在看不上榮國府的門風,明明大老爺賈赦襲了爵位,二房偏偏理直氣壯地住在榮喜堂,真是不合禮製。然而無論如何,周統製已然向賈政露出了意思,她也不好再反悔,隻得接受了事實。周太太是個思想十分正統的人,希望兒子夫妻和睦、日子平安,並不想因為自己不喜,鬧得小兒子夫妻不和,因此,等賈探春嫁過來,並不為難她。賈探春是個多麼聰明的人啊,察覺到婆婆的心思,也並不著惱,反倒是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事事周全、處處合理。饒是周太太也不得不稱讚她實在是把好手,小兒子娶了她不虧。
賈探春生得美貌,性子爽利,十分來得,周挺對她十分滿意,又見她孝順公婆,友*妯娌,不免更是歡喜,且他也不是無事生非的人,小日子過得也是和和美美。小夫妻這般甜蜜,賈探春沒幾個月就有了身孕,生了一個兒子。夫妻感情本來就不錯,又有了兒子這個共同的牽掛,日子自然隻有更好。周太太見小兒子夫妻和睦,小孫子又冰雪可*,十分招人疼,不免對賈探春也起了喜*之心。丈夫敬*,婆婆看重,兒子健康,賈探春自然過得更好了。
等到後來周統製闔家返京,賈探春自然也隨行回來。她嫁的周廷雖說是幼子,現在也有了功名。潘金蓮與賈探春姐妹數年不見,彼此也是牽掛,見對方過得甚好,都覺歡喜,說了好半日的話,方才散了。
隻有一樁事情,令賈探春為難。榮國府落敗,雖說王夫人待她並無多少好處,可名分上總是她的嫡母,無論如何也不能連麵也不見。
王夫人聽聞賈探春回京,心中如何能覺得愉悅?從前她是高高在上的嫡母,朝廷的誥命夫人,可如今,昔日看自己眼色活命的小小庶女卻成了官家奶奶,真正是衣錦還鄉,怎麼看怎麼覺得刺眼的緊,隻恨自己一時心善,反倒讓賈探春得了這麼一門好親事,全然忘了,賈探春的婚事是賈政的手筆。本想著周統製正值春風得意,正要狠敲賈探春一筆,奈何賈探春就是不應承,隻是奉上紋銀二百兩,待要鬧騰,賈探春卻隨著公婆丈夫到河南任職去了,隻恨鞭長莫及。
二、賈惜春
“奶奶,爺回來了。”小丫鬟前來通報。
“我去接他。”賈惜春說著便小心起身,往外頭走去。入畫小心翼翼地扶住她。
鄭祺剛到內院門口,就見妻子盈盈立在那裏,心裏一暖,忙大步走過去扶住她,柔聲道:“你身子不方便,就別出來了。”
賈惜春眉眼盈盈,道:“孩子想你了。”
鄭祺便笑了,大手撫上她已然隆起的小腹,隨後輕手輕腳地扶著她回房。
賈惜春從前從來想到,自己會嫁給一個並無根基的七品武官。事情還要從二年前說起,那時她已到了花信之年,卻仍無著落,便是別人不說,她自己也不免著急。原先寧國府在的時候,倒是不難辦,畢竟她是嫡出,然而此時,寧國府已經沒了,她沒有娘家支撐,怎麼可能尋到什麼好親事?幸而潘金蓮和賈探春都想著她,她兩個都明白,寧國府是罪臣,隻怕書香門第是不敢娶賈惜春的,嫁給商戶,又實在是太過辱沒賈惜春,隻得央求了各自的丈夫為她留意。
孫紹祖卻是為她推薦了一個人,乃是海疆之戰的功臣,原先倒也是讀過書的,隻是不第,後來見海疆之戰爆發,便投筆從戎,如今也是個七品武官,因從前不過是尋常富農,家中有百十來畝土地,不幸父母相繼離去,至今尚未娶妻。
潘金蓮覺得倒是個好人選,沒了父母,賈惜春便無需侍候公婆,此人又認識字,想來也不會與賈惜春無話可說。與賈惜春一說,她便同意了。
賈惜春自己明白,日子都是過出來的,堂姐嫁給孫紹祖,不也過得和樂,自己也不算太笨,容貌也過得去,想來嫁過去也不會再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