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段(1 / 2)

找前明的造船資料,看能不能造出與前明相仿、甚或超過前明的遠洋船隻。

胤祉允文允武,對漢學極是感興趣,諸子百家的書籍均有涉獵,雜學,亦是。

幾個弟弟聽他曆數舊事,亦是激動萬分。

“漢人自漢武帝時就形成了海上絲綢之路,向西有南海航線,向東有東海航線,漢武帝多次派遣使者出使他國,應募的商人也出海貿易,立大漢之威,各國使者也亦彙長安,揚強漢之盛名!”

“盛唐,那就更不用說了,海上貿易極是興盛,諸國來朝,長安盛時竟有百萬人口,各形各色的外藩之人多不勝數。”

“就是前明,亦有九下西洋之盛事,更是讓那些洋人羨慕中華之強盛,這也才有那些洋人的飄洋過海。”

“隻可惜,前明後來衰敗了,荷蘭人占了台灣,倭人亦屢犯海疆,咱們大清立國後才禁海。”

“隻不過,看皇兄開了海禁,現在,又讓工部造遠洋船隻,怕是想恢複海上貿易,揚大清國威了!”

幾個人越說越激動,胤祺他們還好,胤祉可是已經臨朝聽政了的,胤禛也快到年紀了,有先帝、長兄、皇帝哥哥這三個活生生的年少有為的例子在,自是準備效仿,不說如甘羅一樣12歲為相,也想領差事,為君分憂!

胤礽二人不由好笑。他們確實沒想著把幾個弟弟當豬養,可也沒打算讓他們這麼早就辦差。就是在前世康熙朝,他們兄弟未大婚前,也隻是領些禮儀麵子上的差事,是大婚以後,再領實差的。

有胤褆這個飄蕩數百年、所學極雜的老鬼在,胤礽是把幾個弟弟的教養問題全推給他了。每次說那句“長兄如父”的時候,他是在心裏笑開花的,胤褆則是聽得憋屈,對這些個,別說阿瑪,胤褆的歲數當祖宗都夠了!

當初,胤褆很認真地跟胤礽分析過後世教育孩子的方法,胤礽同意了。

胤褆說,被關懷寵溺的孩子,人格發育要比……健全的多,有誰能比他們的額娘更愛他們的?民間可有“寧跟討飯娘、不跟當官爹”的說法!

胤礽,心有戚戚焉。

愛新覺羅家的子孫都是聽著先祖們的征戰殺伐長大的,況皇阿哥們三歲啟蒙時就也開始學騎射了。武師傅們,可都是胤褆精心挑選的鐵血男兒、真正從屍山血海裏打拚出來的巴圖魯,絕對不會讓弟弟們長成了劉禪那樣樂不=

自己也曾出言訓斥過,可他卻說什麼——要是連一介婦人都拿捏不住,他就不配當大清的儲君、自己的太子了!

自己當時很是覺得他不知天高地厚,立瓜爾佳氏為太子妃,故然因為她嫻靜淑德,更因為她娘家的勢力和她的姓氏出身。

這位太子妃之父——石文炳,瓜爾佳氏,漢軍正白旗人,和碩額附石華善長子,他的母親,可是豫親王多鐸第三女——豫親王多鐸的嫡福晉博爾濟吉特氏、明安台吉之女所出的嫡女。更別說石文炳任福州將軍時,整治有方、四民閱服,他死後,閩人立祠祀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