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七七端端正正坐在前頭,食指輕挑彈了第一個音。須臾之間,那具宣德皇帝朱瞻基禦製的名琴“龍吟秋水”迸發出了無比美妙的音色。
杜綰捕棋,三三好書,小六工畫,七七則是年方十一便紳得一手好琴。此時此刻,便隻見她勾抹挑揉,手法雖說仍有稚嫩,卻足以讓在座眾人連聲驚歎。一曲石上流泉過半,旁邊經過的畫舫便有不少卷起了紗簾竹簾,更有人探出腦袋向這邊張望。
一曲終了,張越忍不住擊節讚賞,正要大大誇獎一番外孫女的時候,卻見七七抱著琴艱難地跑了過來,仰著頭說道:“外公,這是我專門為你的壽辰準備的,好不好聽?”
因從前為官的時候每逢生日必有外人攪擾,因此不厭其煩的張越便漸漸形成了除卻整壽一概不過生辰的習慣,今年自是把這事情挑在了腦後。此時聽到這句話,他這才恍輳大悟,還沒來得及回答,就隻見麵前的桌上變戲法似的堆滿了各式各樣的禮物。
更讓他猝不及防的是,老嶽父杜楨莞爾一笑,站起身打開了一個紫檀木長匣子。旁邊的小五連忙上前幫忙展開,卻隻見是一幅濃墨重彩的百鳥賀壽圖,隻周邊的留白處蓋了一方又一方的印章,瞧著竟是連一絲空餘都沒有。“這是金陵書院你教過的那些學生們送給你的。”
而萬世傑也在這時候一同展開了另一幅畫卷,卻是一幅萬帆出海圖,上頭卻是客密麻麻用工整小楷寫著眾多名字。張越看到頭一個名字便是方銳,忍不住笑了起來。不消說,這便是那些賺得盆滿缽滿的海商們所送的賀禮了。
杜綰送的是一頂親手製作的涼帽,靜官道的是朝廷新製成的快銃,三三是鬆江新產的棉布掛簾,小六的是一雙親手縫製的千層底布鞋……雖說他在京城度過五十壽辰的時候,皇帝朱祁媾和勳貴大臣送了無數名貴禮物,卻是及不上今日這些普普通通的東西。
帶著這一絲感動,張越自然是在眾人的勸酒聲中破天荒飲下了一盞又一盞。酒酣之際,他隻覺得畫舫忽然停住了,緊跟著便聽到底下有人大喝了一聲。“奉老侯爺老夫人及家主人命,為太平侯祝壽!”
話音剛落,外頭忽然響起了轟然爆響。畫舫中眾人抬與望去,就隻見夜空中瓊盞玉台,赫然一片璀璨。
什麼八仙捧壽、珠簾倒掛、玉女東來……數不盡的煙花在夜空中綻放開來,但隻見燈影燭天,爆聲濺水,也不知道引來了多少人的嘖嘖驚歎。
見張越怔忡地憑欄而立,杜倌便上前笑道:“看來,不單單是咱們記得你的生日,就是爹娘和袁伯伯也沒忘了!”
張越看著滿船的人,見人人臉上都蕩漾著幸福的神采,心中自是異常溫暖,於是點點頭便輕輕抓住了妻子的手,一同仰望著恍若白晝的夜空。
盛世朱門覓風流,富貴也需穩中求。了卻家國天下事,攜妻帶子泛輕舟。本書完
PS;暈倒了,本來想用朱門風流四個字作為尾聲扣標題的,居然風流倆字給和諧了,隻能趕緊解禁了換個名字,這年頭真和諧。緊跟著後頭還有免費的後記,大家千萬去看看啊,還有千萬別立馬下架啊
後記(上)
世人皆知威唐詩酒風流,文宋富庶繁華,而明朝卻常常和清朝一起,被人斥之為落後封鎖。
少有人還記得,數百年前,有這麼一個大國,東起朝鮮,西據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十萬一十七百五十裏,南北十萬零九百四裏,寶船遠洋海上,鐵騎馳騁草原,文武才輩出,天子守國門,萬邦呼為天朝。時至今日,大明衣冠繁華氣象已不可見,在書中重塑那個時代的風貌,便是我此書的初衷。
很小就聽說鄭和下西洋,聽說過《永樂大典》,聽說過靖難之役,對於那位自燕王而天子的永樂皇帝,我素來有一種說不出的好奇。縱觀史籍,由兵變而得天下的皇帝不少,而名垂青史的卻隻有唐太宗李世民和永樂皇帝朱棣。不同於前者幾乎一致的好名聲,朱棣留下的卻是好壞參半的評價。有人說他是殘暴天子,有人敬他是馬上名將,也有人罵他是篡位逆臣,更有人尊他是舉世明君。他親破了洪武末年的治世,卻又鑄就了一個強大的帝國,之後更是留下了足以保持仁宣十餘年盛世的賢臣。^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