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節奏
第十七章 節奏
1942年3月。戰爭,依舊處於相持階段。從局麵上來看,挑起戰爭的軸心國,情況已是江河日下。不僅在歐洲戰場的德意兩國軍隊步步荊棘,就是在亞洲的日本,也是連遭重創。艦毀人亡之餘,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不過,這畢竟是一場曠世大戰。無論是德意聯軍在歐洲的戰鬥,還是中日美之間的宿仇對決,都沒有達到一錘定音階段,要想最終分出勝負,還為時過早。因此,大家真正在意的,是眼前一觸即發的菲律賓戰事。
現在,隨著美第三艦隊加上一部大逆戰艦收複菲律賓成功。至少在短時期內。日軍想要重新占領南亞是不可能了。而失了南亞,日本那本來就短缺的戰爭資源也就越加緊張。
而事情到了這一步,也就由不得日本人不作出孤注一擲的軍事動作。因為就日本當前的形勢來說,無論是國的權利鬥爭還是環境和皇室的壓力,無論是基於整個戰局的需要還是德意等國的要求。它都必須發動大規模的進攻。
這是一個必須要麵對的事實——日本人將會全力發動反撲!
這意味什麼?誰都知道——這,將意味著人類需要同時麵臨有史以來最殘酷的兩個絞肉機戰場!
在歐洲的戰爭自是應有之義,但麵對日本的瘋狂反撲,是與之進行爭鋒相對的決戰還是暫避其鋒芒?美國方麵卻是頗多爭議。原因無它,蓋因這與羅斯富製定的先歐後亞的戰略決策相衝突而已。多數美軍高級將領認為,當前並不是最佳和日軍決戰的時機。對日戰爭可以打,但隻能是有限度的,重點仍應以歐洲為主。在對日作戰上,要想盡辦法蠶食對手一點點的積累勝利。可沒想到由於大逆軍隊的一場營救戰俘行動,事件已演變成不受控製的方向發展。
這時候,是否要選擇戰略暫退就相當重要了。畢竟,一旦和日軍在菲律賓海全力相博。戰火。將如同被澆上了煤油一般。騰的一下衝天而起。再也不複製約。
到那個時候,對德戰場和菲律賓戰場就將是雙線大戰。美軍將全力投入這兩線激烈廝殺。在一方徹底倒下之前。沒人能夠製止,也沒人能夠掌戰爭進程。那絕對是不死不休的生死大戰。可以遙想同時在這兩個方向凝聚力量,將會對美軍的各項投入是要求多麼的巨大。
導火索。就是奪取菲律賓的成功!
對於這個燙手山芋,美國高層的心態無疑是複雜的,一來,他們會為收回了菲律賓而歡欣鼓舞,二來,又不想過早地因此與日軍發生總決戰。但不管怎麼說,作為驕傲與尊榮的結合體,有千萬條理由促使他們不可能輕易拋下菲律賓。這樣,將無法對欣聞收複菲律賓而徹夜狂歡的國內民眾交差。
要是美國民眾們知道政府下令放棄了對菲律賓的戰事,估計,就是以人望巨大的羅斯富之總統之尊,也會在第二天被趕下台去吧。
因此乎,事實上沒了多少選擇餘地的美國,不得不作出了在菲律賓迎戰日軍的決定,並且為了達到戰勝及減小軍隊傷亡的目的,還大大地加重了對大逆軍的武器增援力度。於是這就使得本來在上一戰中空中力量及彈藥儲備急劇削弱的大逆軍,突然就如吹漲了的皮球般,以幾何極數猛烈擴大。其擴張幅度之大、之猛,饒是先就有了預期準備的大逆高層,當見到抵達的戰機數量突破一千、一千一、一千二之數時,還是會瞪大了眼睛悶聲狂樂。
當然,在軍事力量獲得急劇擴張之際,清醒的人也不是沒有。秦麗在會上就曾強調——雖然現在空軍力量已比之日軍占著上風。可日本航空兵種畢竟是支龐大的部隊,且部隊中有不少久經戰陣之輩。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定會麵臨日軍的強力反撲。如果美軍在這場大戰中出現意外變數的話。光靠大逆是不足以支撐戰局的。因此接下來的戰鬥,各部隊要以遊鬥為主,與日軍硬拚的任務,盡可能交給美國人。
這個基調一定,頓時間,會議的氣氛輕鬆了起來,許多軍官們都發表了相關的見解。畢竟,菲律賓被切斷,首當其衝的是留在菲律賓的美第三艦隊。而自己的部隊,做好側麵牽製的工作,就是對接下來一戰的最大貢獻。美國人在這方麵也不能要求過高才是。
當然,也不能光遊鬥。有些時候,還是要打出些漂亮仗來才行。
至於具體目標?就是大膽地不向菲律賓增援,把時機掌握在日軍出兵之後,這邊派機群空襲日本本土。將日軍死死拖住。最好是讓其再度往返奔波。那麼,拖都能把日本這個資源缺乏的國度拖垮。
這樣做的危險性。就是怕日軍在惱羞成怒後,不顧著急收複菲律賓,先對大逆來個先發製人。若到時候美國人援兵不及時,那就是個慘烈的結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