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決定
第二十章 決定
北平,懷仁堂。
一眾大逆高級將領們,正群聚於一堂,討論著關於如何從庫頁島轍兵的問題。
當然囉,才奪回到手的土地,就要麵臨不得不被迫放棄的局麵。一眾將星們的臉色,也就不怎麼好看了。會議,在壓鬱中進行。
至於為嘛非要轍兵不可?這還得要怪英國人的Z艦隊敗得太快、敗得太過迅雷不及掩耳之緣故了。
當此時,在美太平洋艦隊、英國先後兩大Z艦隊皆被日軍的飛機炸出太平洋戰爭舞台後。事實上,在這片廣大的海域中,已是日本海軍一家獨大的格局。
對大逆更不利的是,當此Z艦隊慘遭日本空軍蹂躪,敗退回國時。大逆在國際上的大環境又遭遇了一次大的打擊。首先,在前幾天的抑美挺英的運作中,大逆堅定地站在了英國方麵,用海外兵團的進攻行動實實在在地支持了丘吉爾的提議。這樣,就跟美國人有了些隔閡。
可現在倒好了,好不容易才跟英國人聯軍一處,欲展開對日本本土的攻擊,誰知……Z艦隊會這麼黴運當頭呢。
而要避過英國人必然的移恨報複,還得……重新與美國佬修好。
畫蛇添足,莫過於此。
為未雨綢繆計,海軍的發展擴建,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了。對此,大逆方麵倒是有一個龐大的計劃——由海外兵團加緊對意大利北線的進攻,用軍事威脅逼迫意大利王子博爾傑塞早日發動對墨索裏尼的反戈一擊。爾後,再與王子達成互為奧援的軍事條約。隨後與意大利海軍合兵一處,展開對盤踞在塔林(雷維爾)一線的三支蘇聯殘破艦隊的威逼,迫其最少也要交出部分軍艦作為轍兵條件。
當此時,蘇聯原有勢力已在斯大林等高層離奇死亡的情況下支離破碎,一分為四。第一勢力,以朱可夫為首的抗德勢力團體,第二勢力,為弗拉索夫領導的親德勢力俄羅斯解放軍。第三勢力,是為宣布“中立”的白俄羅斯政權。第四,則是烏克蘭籍將軍梅爾庫羅夫領導的海上力量了。
這支海上力量,由波羅的海紅旗艦隊之殘部、北方艦隊主力、黑海艦隊一部組成。他們拒絕了任何一方的命令,僅隻聯盟自保。既不與任何一方發生軍事衝突,也不組成政黨之類。似乎還在觀望局勢。
而他們共計擁有的22艘驅逐艦、25艘潛艇和六十艘左右的魚雷艇、掃雷艦力量,也使得同盟方麵與軸心國方麵,對他們的存在都是閉一隻眼、睜一隻眼態度,暫時隻實行招收的政策。
他們蛇鼠兩端,與同盟和軸心使者分別會麵,交談熱烈,卻始終沒有真正做出投向誰懷抱的決定。
當然,這麼大一支海上力量,卻等於是無主之物,眼紅的人自然不在少數,卻又因為種種客觀原因,不得不幹吞著口水,眼巴巴地看著。大逆,同樣是在此列的。
所以,謀求與一支海上力量聯合,吃下這口肥肉,便是大逆諸人的一個重要目標。現在,這個計劃正在一步步地實施著……
而眼前的情況是,遠景的計劃並不能解決當前的困境!在當前日軍聲勢大漲的環境下。大逆軍,若想在這個局麵下單憑一己之力與兵鋒正盛的日軍一決雌雄,就似乎有些意氣用事,正好落入了日本人的下懷了。因為在此時此刻,由於戰局的變化,少了Z艦隊牽製的日軍,無疑擁有了可毫無顧忌地調集重兵與大逆決戰的外部條件。他們正巴不得在這個時刻,一舉把大逆的海上力量打掉呢。
所以,若不想拚幹淨最後一滴血。犧牲自己 為英美的卷土重來打下良好的基礎。那麼,大逆軍目前的軍事走向,最好的方法似乎就隻能是暫避鋒芒了。
對這個議題,將軍們很快就達成了共識,一致通過了轍軍庫頁島,留待日後的動議。並且,還麵紅耳赤地對轍兵過程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爭論中心,是個二選一的大命題:究竟是在轍兵前,先期對在北海道島雲集的日軍展開打擊、還是遠距離轟炸東京?
當此時,日本海軍已取得海上全麵優勢是事實不假,但對於大逆軍來說,局部的優勢還是有的。起碼,在日本海軍重兵雲集之前,還有著兩三天時間在庫頁島方向占著絕對上風,掌握著主動權。
這大概60個小時的時間差,用於怎麼陣前轍兵、把大量淺水艦通過沿海線安全地帶回內海?是為頭等大事。
對此,大逆領導層通過的決議是——打!先發製人。在十個小時內,通過一次以上的大的戰鬥,重創日軍,打破日軍有可能的銜尾追擊。
而就近打擊近在咫尺的北海道日軍,還是轟炸東京?就成為了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