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磨石嶺
第349章磨石嶺
1938年7月30日晚,凜冽的夜風正不停地刮著,刮過遼寧省鐵嶺市,刮過古城畔的遼河。
龍首山下,大逆李冬部第一梯隊的士兵們正悄悄地從架設在遼河上的一座浮橋邁步通過,士兵們身穿著迷彩軍服,背著行軍背包,肩扛著槍支彈藥,一個個在河上的浮橋上、夜色下魚貫前進。
遼河水滔滔不息,卻擋不住士兵們前進的步伐,黑夜之中一個個率先渡過浮橋,踏上了對麵河岸。
“一小分隊注意,跑步……走!”走在最前麵的尖兵,在快要渡過遼河到達對岸的時候,分隊長孔陽,向隊裏的士兵下達了跑步上岸的命令。執行上級關於快速、有序、安全地渡河作戰的指示。
“兄弟們,立即展開警戒搜索,掩護後續部隊渡河登陸。”作為特種大隊第一中隊第一小分隊的隊長,孔陽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一踏上遼河一側的河岸,便有條不紊地實行了指揮之責。
發布命令中,孔陽也迅速地觀察著周圍的地形地貌。他看到,河岸的河堤上已經先期有搭建浮橋的士兵們設立了崗哨警戒。而他的士兵,則已經交錯散開,向前突出搜索。
武裝搜索的頂目並不複雜,這在平時的訓練中大家早就很熟悉,士兵們在錯落有致地呈扇形散開,中隊的其它分隊的士兵趁此陸續渡河登上河岸,進行了登岸後的兵力集結。
這時,一個通訊兵跑來,“孔分隊長,大隊長讓我通知你,十分鍾後你們小分隊繼續開撥前進,為全隊尖兵。”
“明白了,第一分隊繼續搜索前進。”孔陽點了點頭,值班員就轉身離開了。
作為由特種大隊第一中隊、狙擊中隊、一團一營組成的第一梯隊,他們的任務是攻襲鐵嶺外圍防線調兵山縣、法庫縣,隨後配合主力部隊打援。現在他們的行動才剛剛展開,孔陽所在的特戰中隊被受命密秘繞過調兵山縣,攻占大甸子北山-磨石嶺。據高關閉鐵嶺市與調兵山縣之間的通道,為梯隊攻打二縣創造有利戰機。
根據上級指示,特戰中隊全員161人,便在渡過遼河後,展開越野行軍隊形星夜趕路,向磨石嶺方向前進。他們要以他們精悍的戰力,在明晨六點以前,殲滅駐守磨石嶺的一個中隊日軍及800名偽軍。
戰力比為一比六,人數上看起來懸殊巨大。不過上至布置任務的李冬,下至參戰普通一兵,都對這一仗抱著強烈信心——他們,是全軍精銳中的精銳,加之有夜襲之利、突襲之時機,對陣一群以偽軍為主戰力的部隊,應不是什麼問題。
作為日軍中轉大站鐵嶺市的外圍防線,調兵山縣、法庫縣的日駐軍有第103師團轄下的村崗豐聯隊、皇協軍第19師(約11000人)分散駐防。實力還算不差。
針對於此,李冬部策劃出誘敵之計,毅然決定僅隻派遣第一梯隊之二千餘人進襲二縣,作出一場僅隻是小股部隊流動襲擊敵 軍需物質的假像,迫使日軍增兵,隨後伏而殺之。
為達到惑敵之目的,於是,原本就兵力不多的第一梯隊,便兵力再次一分,以六股或大或小的隊伍向二縣境內日軍之各個據點散去。
他們的任務,就是打痛日軍、偽軍,迫其求援!
孔陽所在的特戰中隊,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進入磨石嶺地域的。為了達到行動的突然性,跨過遼河的161人,采取了晝伏夜行的行軍策略,規避日方人員的偵察。
作為尖兵這一活兒,可不當好幹。連夜趕路不說,還要分批來回偵察、收集情報,選擇路段,是一頂超費體力的活兒。不過,這一“苦差”,卻是孔陽費了半天勁,才至數名大聲嚷嚷著請櫻的小隊長中爭取到的。殊為不易。
這不,31日晨4點時,穿過了那段山林地帶,再跨過一段丘陵地帶後,孔陽用手指對比著前方的小山和班級用軍事地圖,臉上露出了笑容:“都聽著,把你們的武器裝備槍支彈藥再檢查一下,確保需要戰鬥的時候槍都能打響。三崽兒,給大隊長發電報,我們到了。”
這是一場“打草穀”且兼試練美式武器裝備精良性的戰鬥,大逆為此幾乎是把所有能帶來的美式裝備都帶了來,為了最大限度地檢驗其在戰場上的適用性,所有戰士攜帶的彈藥量,都達到了嚴重的超標準。致使戰士們都很累。
目的地已近在眼前,分隊長孔陽命令大家就地休息一會,自己則用望遠鏡仔細觀察嶺上的情況。入目所見,一條大路修築在兩山之間,盤山而上,蜿蜒於群山之間,其勢如騰龍昂首,蜿蜒迥旋約五公裏,有古刹亭台綴於山巔,蔥蔥林木遍於壑穀,山川幽秀,氣象崢嶸,果是一方重地。
麵前的這條大路,是通往鐵嶺的必經之路,也是日軍在此處屯積千餘兵員駐守的原因。在望遠鏡中觀察到的這段路,道路狀況基本良好,路兩側有丘陵山崗,並不適合用大軍強攻,這也是李冬調特戰隊夜襲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