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秦麗知道蔣介石是非常懷念與德國密切合作的那段美好日子的,特別、、尤其是精良的德械裝備他念念不忘 ,並且還一直期望著德國能夠回心轉意重新恢複對中國的援助。
在曆史上,一直是到德國徹底承認日本扶持的南京汪偽政權之後,中國民國政府才真正與德國斷絕了外交關係,在此之前,就算希特勒怎樣親日,民國政府還是對德國保留了謙和態度。
當然,蔣介石是個政治投機份子,這一點秦麗非常了解,如果能夠給他足夠的好處,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和德國翻臉。
秦麗曾經在學院時研究過一份二戰情報,裏麵的內容讓她斥為荒唐。蔣介石曾經向英國政府詢問是否需要中國參戰,如果英國政府邀請的話,中國可以立即與德國宣戰,條件是英國能夠給予他足夠的物質援助。
所幸的是,大英帝國當時還抱著日不落帝國的尊嚴,促使他們斷然拒絕了蔣介石的提議,理由是英國人的戰爭還用不著中國人幫忙,大英帝國完全有能力戰勝任何敢於向她挑戰的敵人。
這件事情在當時秦麗的同學中經過辯證,其中的驚險程度讓人捏一把冷汗。所謂失之毫厘,差之千裏,如果英國人同意了中國的請求,那麼中國將會怎樣,將會麵臨當時的歐洲第一軍事強國瘋狂攻擊!
可以想像,如果是當初身為弱國的中國向德國宣戰,以希特勒的個性,他將視這種挑釁為恥辱。這個偏執的戰爭狂人必定會把來自公認的弱國的宣戰看成是對他個人乃至整個德國的蔑視,他可以容忍一個強大帝國的挑戰,但是絕對不會容忍一個弱國的挑釁。
可以想見,這個戰爭狂人一定會暴跳如雷,並且會使用一切手段向中國展開軍事行動。
就當時的條件,後果必將會是一場更加深重的災難,日本將會獲得德國全力的支持與援助,無論從技術上還是物資上甚至包括政治上的。德國將會迫使歐洲的老牌強國名義上承認日本的侵略,而不是在曆史上那樣的僅僅默許,中國將會喪失大量的外援!
而且,由於中國正式向德國宣戰,她將失去中立國的地位,這也是中國一直拖到42年才正式向日本宣戰的原因。到了那個時候,還能夠公開支持中國的將隻剩下被打得半殘的大英帝國。
無論德國采取什麼策略,都將對於亞洲戰場的格局產生巨大的影響。幸運的是,蔣介石的愚蠢請求被自大的英國佬拒絕了。
這樣,才使得中國得以在珍珠港事變後,跟隨美國的宣戰,才對德意日宣戰,趕上了世界大主流。不然,天曉得中國人還要苦難多深?
秦麗了解這段曆史,她不想再犯同樣的錯誤。她製定的與德國的交往初期定位是,在德國正式介入歐洲戰爭之前,大逆政權將會是德國最好的朋友兼……供貨商。
大逆政權將會出售武器給德國,並從德國引進大量質量優良、數量龐大,性能可靠的各種武器裝備以及相應彈藥與配套物資。
當然,能欠帳的自然先盡可能地掛著,等到德國戰爭一打響,那時再根據自身實力來決定是不是要賣單,主動權無疑要大的多!
這一點上秦麗胸有成竹,她還曾經想過把大逆最先進的裝備賣給德國,但是一想到有些裝備很有可能在一段時期後就出現在日軍士兵手上,秦麗隻能咬著牙放棄了那種誘人的想法。
當然,為了表達對與德國人交往的重視,秦麗決定向德國派出一支高級別的外交代表團。秦麗認為,要開拓歐洲市場,目前她首先要做的就是開拓德國的市場,增加雙方商品的需求量,以此刺激軍占區工業體係走上軌道。
特別是與德國的軍火交易,德國一直以質量優良性能可靠而聞名,而經過對日作戰的檢驗之後,大逆軍的武器的聲譽也引起了德國的興趣,完全可以做到互通有無。
軍工生產企業的高速發展,自然能帶動起民生企業的跟進,秦麗的目標是最終把占領區變成一個世界高端產品工廠,無論是民用還是軍用產品,都能占據世界市場的一大片份額。
而注定會很快挑起歐洲戰端的德國人,無疑會對各類武器充滿了濃厚的興趣,現在的德國實際上就是一個世界上最龐大的軍火需求國,其背後蘊藏的巨大利潤就算是個瞎子都能看得出來。
“必須進入德國市場,這是我軍目前最重要的戰略目標,是我國重新崛起於世界的關鍵一步。是否能夠達成這個目標,就得看肯再出什麼技術了?”
秦麗喃喃自語,神色間有些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