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耀武於世(2 / 2)

這不,當義勇支隊的入村儀式將整個觀禮的軍士們的情緒推到沸點時,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部裏的閻老西,也正與匆匆趕回當麵彙報軍情的的趙參謀在談論秦麗這個無論戰場上還是官場上都隻能算是初生牛犢的軍中新銳。

第二戰區長官部的一間十分寬敞明亮,陳設得極有軍人風格的小會客廳裏,第二戰區的那位名聲赫赫的司令長官與坐在他對麵的趙參謀談論著眼前平原支隊煽起的這場風波。

“勉之,你和這個秦麗打過交道,你怎麼看這個女人?”戰區的司令長官用一口正宗的山西官話問對方正襟危座的下屬,他的聲音雖不高亢,語氣也比較平和,卻顯得格外的渾厚有力。沒有一般說來執掌大軍的統帥身上所多見那種令人不得不低頭俯首的霸氣,除了十分標準的軍人氣質以外,更多的是一種讓人願意親之近之的溫厚長者般吸引力。

對麵的那個幫了秦麗一個大忙的趙參謀,聽到長官問話忙正色答道:“伯川公,此人雖然是女流之輩,所帶的部隊又是來曆不明,純就的大雜牌。但是就我在西岔山所見所聞,此人實不能以女流來渡之……職觀此人,頗有幾分城府謀算。雖因年紀太輕在政見上還顯得稚嫩,但是假以時日決不可等閑而視。”

這個侃侃而談的趙參謀早就沒有了在西岔山時的那副文人雅士的作派,也沒有了在秦麗麵前顯示出的商人機變和圓滑。無論舉止說話都透出了一股極為純正的軍人氣質,也許這才是這位當年內戰時的猛將的真實麵目吧。

“勉之,你說她驍勇善戰,這個……比之蔣鼎文之子又如何?”

蔣鼎文,第(八)行營長官。他的侄子蔣伏生,時任第36師師長,在靠著裙帶親戚關係上來的權貴子弟中算是能戰的了。

“西岔山那種場麵,蔣伏生是萬萬撐不下來了的。勝負姑且不論,光憑此人在戰場上的臨謀伐斷這一點,就已經是蔣伏生遠遠不及的了。這倒讓我想起一個故人來,作戰風格有點那個人當年的影子。”

“誰?”

“李家鈺?”

“……”

或許是對這個名字引起了司令長官的感慨,且此人又已經英年早逝多年,輕歎一聲之後說:“要是家鈺還在我的麾下,我又何須發愁手下無善戰之將……勉之,我相信此次上峰如此對待有功之部,應是軍政部那幫人的主意,委員長未必知情。此次我暗中借力責成報社參與這麼一出,也是想敲打一下軍政部那幫老爺們,想來今天報紙一刊登,委員長定會知道此事。”

“伯川公,要是委員長置之不理,此事又當如何?”

“不會的,大戰當前,對待地方部隊,氣可鼓不可泄,這個道理委員長要是不明白,那他也不可能坐在今天這個位置上了。”

說來還是戰區長官了解他那位早年的盟兄的心思。太原發生的事情,當天就由相關渠道傳到這位委員長耳中,日理萬機的老蔣並沒有輕視此事,在得知此事的始末的第一時間就馬上召見了軍政部何部長。雖然沒有人知道他們談話的具體內容,但是有衛士聽見何部長告辭之後,委員長在自己的辦公室連連說了兩個“蠢”字。

也就在當天晚上,軍政部的一位中將,就連夜坐上一架飛機飛來太原辦理相關事宜。接著第二天中央報,掃蕩報等國府喉舌,就全力宣傳起西岔山之戰平原支隊的光輝戰績起來……

由此,在極短時間內整個武漢,整個尚在國府控製下的地區,巾幗女英雄秦麗的名號一時間變得名聲鵲起!

在這樣的態勢下,向來批準一份補充幾百兵員的報告都要拖上幾個月才能批下來的軍政部,這次行動的訊速就完全可以讓人理解了。

此時的秦麗正處於在她軍人生涯的第一個高峰。在酣睡了一覺之後,猛然發現,自己及自己所部,似乎在一夜之間就成了國民軍委會的寵兒。

對此,本就擁有一大堆先進武器的支隊高層們,倒也根本未成想到過要領國府槍械彈藥,想要的地盤卻沒有一絲動靜。一時都隻好相視苦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