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起航-第113章 狙擊手任鐵(3 / 3)

隨著連長的吩咐,戰壕裏的士兵射擊的頻率都略降了下來。任鐵旁邊的機槍也都停了下來轉移陣地,誰都知道要是仍十幾挺輕重機槍連續射擊,耗彈量是驚人的,何況小鬼子的擲彈筒手也不是白吃飯的,能轉移,還是不要偷懶好。

這兩天的陣地戰,大家都對日軍擲彈兵有了一個深刻的認識。

(每個日軍步兵小隊,相當於中國的排,人數在60人到70人之間,都配備一個機槍小組(有二挺輕機槍),一個擲彈筒小組(有二個擲彈筒)和二個步槍班。

八九式擲彈筒隻有不到3公斤,是一門超輕型的迫擊炮,由於發射距離很近,命中率很高(日軍老兵命中率高達95%),如果是集團目標一發榴彈往往可以殺傷十多人。實戰中,擲彈筒小組都是隨著步兵衝鋒。

二戰中的日軍 大量裝備這款武器,每個擲彈筒一般由一個擲彈筒發射手和一個彈藥手構成,攜帶16枚榴彈。

實戰中,日軍一旦遭遇國軍較為堅固的重機槍或者輕機槍火力點,立即停止進攻隨地隱蔽。等待跟隨部隊前進的擲彈筒小組準確的將其打掉。在淞滬會戰中,中央軍18軍14師42旅的36挺重機槍被小日本用擲彈筒打掉了32挺,剩下的也沒有能夠發揮什麼作用。當時的國軍重機槍手回憶,他們一般隻能打幾百發就要轉移陣地,不然日軍的擲彈筒就會準確的打來。而一挺近100斤的重機槍轉移起來談何容易!一旦國軍的機槍火力被摧毀,日軍立即以重機槍火力壓製住國軍火力,隨即以優勢兵力發起衝鋒。

抗戰中,日軍以擲彈筒和機槍火力協同。首先以重機槍火力壓製,然後在對方手榴彈的距離之外用擲彈筒對國軍戰士進行準確的殺傷。國軍戰士如果起身會遭到機槍火力的殺傷,俯身隱蔽又被擲彈筒殺傷。由於擲彈筒榴彈破片的殺傷半徑可以達到8米,經常造成國軍戰士的嚴重傷亡。這也是八年期間中國軍隊陣亡一百多萬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連的槍速放緩,對麵日軍的槍擊也小了下來,一時間原來戰場上密集的槍聲變得稀疏起來。站在戰壕裏的任鐵並沒有放鬆警惕,用自己銳利的眼睛,全神貫注地來回掃視對麵日軍所在的那片草叢,一心想發現躲藏在其中的日軍擲彈兵。

現在連裏的狙擊手作戰任務,就是全力點射日軍擲彈兵,這個任務,還排在狙擊日軍軍官之上的,是第一優先任務。

很自然,這邊的大動靜槍炮聲,作為距離前線僅十公裏不到的二師師指揮部是沒有理由聽不到的。在聽到第一輪炮擊聲過後,二師師長楊雨就把目光向這邊投了過來。

也就在第二輪炮響過後,楊雨就說:“倒沒想到牛島那家夥還有這勇氣,很好!通知前沿觀察所的炮兵偵察兵,再次確定射擊諸元,讓重炮部隊作好準備,等待我的命令。”

“是。”

“送防毒麵具的軍部快速反應營說了什麼時間到了嗎?”

“說了最快要九點。”

“再催他們一下。另外,命令一團派出一個連的兵力前去增援炮響的地方並隨時調整好預備隊,保持通訊。其他部隊待防毒麵具一送到,要作好全數出擊的準備。”

“是,師長。”

“嗯……給我把軍長的電話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