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長沙國術館(3 / 3)

率領這支小分隊的隊長就是葉俊當年的警衛員童曉凱,當年的毛頭小子也已長大成人了,臉盤方正,身材魁梧。他本來已在陳樹湘師長手下當營長了,陳樹湘的職務如果不是受國共抗戰前簽訂的協議限製,早已做到軍長的位置了,雖然他們的手下早已是兵強馬壯,遠遠超出了一個師的規模。

陳樹湘在山東半島開創的局麵已是紅紅火火,屢次挫敗了日軍的掃蕩,錘煉了自己的隊伍。因為葉俊從太平洋上回國,手下急需人才,陳樹湘就把童曉凱又還給了葉俊,而這小子卻放著營長不幹,愣是要參加新四軍特攻隊。他說了,隻要能回到老首長的部下,別說是小隊長,就是給個隊員都願幹。

他聽說了被折磨得傷痕累累的日軍小隊長的交代後,暗自思量日軍為何要繞到新化,而不是直驅長沙呢?新化還臨近兩軍的交戰區域,雖然是在日戰區,卻不保險,日軍如此大費周章,絕不是疏忽大意。肯定是去了長沙,這是他們虛晃一槍的作法。

他又問起王小虎的下落,得知王小虎死的很壯烈,難過之餘也覺得奇怪,因為王小虎本是有機會下手的,為何猶豫留情?這不像土匪的性格,更不符合偵察兵的標準。深入險地,出手隻有一次機會,一定是當機立斷的。怎麼會這樣呢?

他詳細地詢問了海因德西的表現,漸漸地明白了,王小虎這是懷著仁義之心,不願殺害這樣一位傑出的科學家,而付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但是海因德西會不會想著為了世界的和平,為了更多無辜的生命,而放棄自己的事業呢?希望海因德西能因為這麼多中國老百姓為他而死,受到良心的觸動,從而改惡從善。

對於是否繼續追擊海因德西,戰士們展開了討論,絕大多數的隊員都認為,這事很難。因為日軍是機械化部隊,在敵占區靠搶奪日軍的軍車展開追擊,無異於飛蛾撲火。而深入敵營搶奪海因德西也是如此。但是如果是刺殺海因德西,即使是日軍重兵防範,還是有機可乘的,大不了同歸於盡。

童曉凱深吸一口氣說道:“海因德西是要追,但不是我們去追,我們已追不上了。也不能是大部隊,而是土匪的零星部隊去追擊攔截,使日軍產生錯覺。我接下來就是隱伏待機。”至於會產生什麼錯覺,又等待什麼機會。童曉凱不說了,這是紀律。

那麼童曉凱寄予希望的是誰呢?不是秦玉峰的湘軍,也不是珍妮特的突擊隊,而是一隻早已深入日戰區的民間武裝,這也是葉俊早已安排下的。那就是呂紫劍和柳青青的那支人馬,這支人馬已在日戰區活動開了。他們出行就是為了獲取日軍的情報,現在又添上了這種艱巨的任務。

呂紫劍長江大俠可是威震華夏的一代宗師,日軍顧忌到呂紫劍門徒眾多,對他還是畢恭畢敬的。這就像丐幫的長老,無論本事多大,外人都不敢輕易招惹。而如果安撫了呂紫劍,那麼就有可能獲得無數的忠心於帝國的支那勇士。這是日軍垂涎的事情。

日本是尚武的民族,看日軍指揮官常年佩戴武士刀,就不難想象他們個個都是用刀的好手,那可不是裝飾性的物品,而是能真殺實砍的武器。日軍的武士刀在和中國軍隊白刃格鬥時常常能占到便宜,鋒利的戰刀甚至可以劈斷漢陽造的槍杆。

日軍對於呂紫劍是忌憚的,隻要他不反日,即便不願順從皇軍的意旨,也不敢拿他怎麼樣。而呂紫劍和他的門徒更是拿日本人不放在眼裏。這使得日軍年輕的軍官對呂紫劍憤憤不已,總想找機會教訓這華夏的武林前輩。

日軍高層對此采取了默許的態度,他們既想殺殺呂紫劍的傲氣,也想看看呂紫劍和他的手下是否名符其實。因此秘密策劃了對呂紫劍的挑釁活動。

如果呂紫劍和他的門人徒有虛名,那麼日軍就不必提心吊膽了,不過是烏合之眾;如果真有功夫,戰爭如火如荼的時候,這些人可是皇軍的幫手啊,一定要將他們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