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五次戰役——鐵血的較量-第七節 絕地突圍(1 / 3)

第八章第五次戰役——鐵血的較量-第七節 絕地突圍

第七節 絕地突圍

就這樣,經過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交替掩護後,27軍成功地於5月28日全身而退!

最後,他隻能無可奈何地留下了一句經典的台詞:“土八路的,狡猾狡猾的!”……

這時,和師部的聯絡也突然接通了,報話機裏,師長趙蘭田急促的聲音傳了出來……

第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這時恐怕是整個戰場上最為焦急的指揮員 ——敵人的先遣部隊已經穿插到了東線第九兵團的背後,第九兵團危機四伏!!

第九兵團自入朝參戰以來,他們打的仗是最艱苦的,在二次戰役圍殲美陸戰1師的較量中,他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戰役之後,重大的損失令他們在東線整整休整了五個月之久,直到第五次戰役才重新參加戰鬥。五次戰役中,他們打得很堅決,向南方突擊得太遠,也正因為如此,此時,他們便成為撤退中最困難的兵團。

當第九兵團第27軍還在昭陽江以南地區時,敵人利用其極為優越的機動能力,美軍精銳第187空降團突然在昭陽江以北的九萬裏實施了空降,同時,美2師、南韓軍第5師急速地從兩翼包抄了上來。到5月24日,27軍已經被阻隔於富坪裏以南、洪川至麟蹄公路東西兩側地區,形勢極為險峻。

但第27軍是何許人也?那可是在國內戰爭中千錘百煉、在長津湖重創了美陸戰1師的虎賁之師呀!!在軍長彭德清指揮下,27軍迅速改變了原定作戰方案,由79師首先在麟蹄附近阻擊空降和包抄之敵,81師阻擊繼續北犯之敵,80師則向西攻擊前進。5月25日,北犯之敵全線展開,美軍在陰陽裏、富坪裏繼續實施空降,並在美3師的配合下猛攻我79師陣地。戰至27日,麟蹄失守,第80師和軍主力再次被割斷。彭德清立即調整部署,命令已向西攻擊的第80師順勢向北攻擊前進,向楊口以北之德巨裏方向突圍;而軍主力則由79師堅守現有陣地,掩護81師迅速搶占麟蹄以東渡口。攻擊得手後,轉由第81師掩護第79師渡過昭陽江突圍。

就這樣,經過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交替掩護後,27軍成功地於5月28日全身而退!

突圍,是指將部隊從敵人的包圍圈中突破出來的作戰行動。我們研究中外戰史就可發現,除非發生奇跡,否則陷入重圍的部隊往往很難逃脫被殲命運。正因如此,成功的突圍作戰始終籠罩著一層傳奇色彩。而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軍隊自誕生之日起就處於敵人重兵“圍剿”的險惡環境之中,長期殘酷的鬥爭生涯使他們磨礪出了一整套突出重圍的看家本領。

陸房村突圍行動,就是八路軍突破重圍的一次經典戰例 ——

1939年3月,曾取得平型關大捷的八路軍115師686團揮師東進,首戰樊壩,智取草橋,強攻圍裏,力克葛石店,擊退了日軍的兩次進攻,並瓦解了1萬多人的反動會道門“紅槍會”,拔除了偽軍沿汶河兩岸的全部據點,一路所向披靡,勢不可擋,並趁勢在山東建立了抗日根據地。

日軍駐山東最高司令官尾高龜藏得知後,急調肥城、泰安、濟南等十七個城鎮的八千多名日軍,在飛機、坦克支援下,於5月初分九路向686團根據地撲來。5月11日,日軍憑借著優勢的兵力和裝備,將686團(欠第3營)、師直特務營、津浦支隊、冀魯邊第7團以及輜重部隊、泰西地委、魯西區黨委等約5000餘人合圍於肥城縣安臨站鎮的陸房村。

陸房村處於一個丘陵盆地中,南北長約十餘華裏,東西寬約五華裏,日軍占領了陸房村四周的製高點,地形對八路軍極為不利。

日軍自恃有武士道精神作戰不怕死,但遇到八路軍這支主力部隊卻是生鐵碰上了鋼。當天日軍即發起了數次猛攻,但卻都被八路軍一一擊退。經過幾個回合的接觸,盡管戰鬥越來越激烈,但日軍的弱點也暴露了出來。日軍雖訓練有素,武器先進,但其指揮呆板,打法簡單。然而由於日軍數量上的優勢及其武器先進、火力猛烈,八路軍的數次突圍也未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