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五次戰役——鐵血的較量-第三節 浴血三八線01
第三節 浴血三八線
日本人的報紙《朝日新聞》在頭版上刊出了通欄大標題:《範佛裏特將軍:歡迎共軍進攻!》
整整兩天兩夜,中國士兵血肉模糊的屍體鋪滿了臨津江南岸……
劉光子剛要換彈匣,突然側麵的大石頭旁黑壓壓地站起一大片敵人,幾十個黑洞洞的槍口對準了他。
“我當了一輩子兵,同德國兵、中國兵打過仗,也看過美國士兵、蘇聯士兵打仗。德國士兵很優秀,但最優秀的我認為還是中國士兵。”
中國軍隊的實力雖已大大增強,但美國人也沒有閑著。中國軍隊前一階段所使用的戰術基本被其摸透,美國人搞出了“磁性戰術”、兵力靠攏、等齊發展等有效戰術予以應對。進入1951年上半年後,中國軍隊的後勤工作雖然有了許多改進,但是由於入朝部隊數量的成倍增加,特別是火炮等重裝備突增數倍,隨之而來的油料、物資彈藥的消耗也在猛增,可誌願軍後勤部門的運輸力量卻增長有限,比如洪學智手中的汽車才僅僅達到了一千四百輛,後方供應反而進入了一個更加困難的時期。而此時,美國遠東空軍的飛機已從一千架增加到了近三千架,襲擊重點已經轉向了中國軍隊的後勤補給線……。
對於中朝軍隊的這次大規模反擊,李奇微是有預計的。
在第四次戰役中,“聯合國軍”方麵的新聞媒體雖然把此次攻勢吹噓得震天響,但李奇微心中十分清楚,這次攻勢的效果實在有限。在三個多月裏,戰線雖然推進了一百餘公裏,但“大量消滅和俘虜敵人的有生力量,繳獲和摧毀其武器裝備”的目的卻沒有達到,中國軍隊且戰且走,其抵抗頑強而有秩序,以空間換取了時間,掩護了後續部隊的集結。
“他們在四、五月間肯定有一次大的攻勢作戰”,李奇微心中想道。
正是為了破壞中朝軍隊進攻的戰役布勢,為“聯合國軍”奪得主動權,在4月中旬,李奇微就命令美24師和美25師在鐵原附近仍然保持攻勢。而此時,畢竟是有前車之鑒,對麥克阿瑟曾誤入陷阱餘悸猶存,同時這幾個月的實戰體驗也使李奇微不敢對中國軍隊的作戰能力掉以輕心,“聯合國軍”每往北拱一步都要付出重大的人員傷亡代價,而對方現在不但沒有頹唐之狀,反而還有發動大規模攻勢的跡象。這如何是好呢?思前想後,李奇微遂要求第8集團軍司令範佛裏特作好準備,一遇中國軍隊進攻,就立即組織有步驟的撤退,並在後撤中盡可能地殺傷中朝軍隊的有生力量。
李奇微代替麥克阿瑟擔任美國遠東軍總司令後,他的第8集團軍司令一職由詹姆斯﹒A﹒範佛裏特中將擔任。範佛裏特是個很有進取心的軍人,雖然他也在西點鍍過金,但卻是美軍中少有的從士兵到將軍一步不拉熬上來的將領,被譽為“山地戰專家”。但此人的仕途卻是黴運不斷,連他自己都承認這一點。
在三十年代末期至四十年代初,二戰期間馳騁各個戰場的美軍將領幾乎全都是喬治﹒C﹒馬歇爾五星上將提拔的。馬歇爾總是隨身帶著一個小本子,用來記錄下來他認為有發展前途的軍官。
30年代,當喬治﹒馬歇爾在貝寧堡步兵學校做校長助理時,學校曾有一名愛酗酒的教官也叫範佛裏特,潔身自好的馬歇爾對此人印象極為不佳,所以當馬歇爾升任陸軍參謀長時,凡遇到推薦晉升範佛裏特為準將的推薦書,都統統予以否決。馬歇爾將軍以嚴謹公正、關懷部屬、任賢選能聞名於軍界,範佛裏特含著眼淚幽了一默:“這比他總出差錯更顯得我倒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