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戰爭的螺旋——第四次戰役-第九節 麥帥下崗01
第九節 麥帥下崗
“因為他那神話般的尊嚴被損害了。赤色中國人愚弄了這位一貫正確的‘軍事天才’……”
杜魯門心中久已鬱積的怒火終於徹底爆發了,這封信使他最終下定了決心:麥克阿瑟必須滾蛋!
麥克阿瑟的麵孔呆滯了,他沉默了片刻,然後抬頭望著妻子:“珍妮,我想我們終於可以回家了。”
“昔日的記憶奇妙而美好,是以淚水洗滌,以昨天的微笑撫慰的。我盡力但卻徒然地傾聽著……”
1951年2月20日,就在躊躇滿誌的李奇微發起“屠夫作戰”的前一天,“太上皇”麥克阿瑟帶著龐大的記者團,從日本東京飛抵位於南朝鮮原州的美第10軍指揮所。
套用中國共產黨人常用的句式來說,麥克阿瑟活脫脫的就是一個左右搖擺的機會主義者 ——先是目中無人的“左傾冒險主義”,讓人兜鼻子一拳打了個鼻青臉腫,然後態度立馬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變成了驚慌失措、消極悲觀的“右傾逃跑主義”;等形勢稍有好轉,又要與中國人放手大幹了 ——又向“左傾冒險主義”的羊腸小道上靠攏了。難道,這就是美國人的名將之星?
麥克阿瑟現在是臉紅脖子粗,極為難堪,想當初美軍被中國軍隊揍得鼻青臉腫時,他一再的向白宮和五角大樓提出要求,什麼對中國人采取強硬的行動啦,用海軍封鎖中國大陸啦,什麼對中國大陸實施空中轟炸啦,什麼使用台灣的國民黨軍隊啦如此等等。即使最低限度也要向朝鮮半島大規模的增兵 ——他的意思就是:要麼把戰爭擴大到大陸中國,要麼他就沒有辦法了,美國就隻好承認失敗,“美國軍隊就不得不撤出朝鮮”。
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曾說,麥克阿瑟之所以如此主張,是“因為他那神話般的尊嚴被損害了。赤色中國人愚弄了這位一貫正確的‘軍事天才’。……麥克阿瑟要恢複丟掉的麵子和軍事聲譽,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徹底擊敗曾愚弄了他的那些赤色中國的將軍們。為此,他這時很想促使我們同赤色中國、也許同蘇聯進行一場全麵戰爭,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戰和一場核屠殺。”
據麥克阿瑟身邊的工作人員後來回憶說:
“他已經精疲力竭,失去了往日的魅力的光輝。”
“他靠在吉普車上,神色頹然,就連他那頂油漬漬的軍帽,也不顯得怎麼精神。他是一個鬥敗了的人。”
最天方夜譚的是,麥克阿瑟居然向世界宣稱,他要用核廢料在中朝邊境設置一個放射性廢料區,把朝鮮和滿洲隔絕開來,以阻斷中國人的後續部隊湧入朝鮮。用什麼核廢料他都想好了,鈷!
而現在呢?看人家李奇微也沒有要求多少增援,居然打退了中國人!自己名將之星的老臉往哪裏擱呢?
十多年後,李奇微的憤怒之情依然溢於言表,他在自己的回憶錄中用鄙夷的口吻這樣描述道:
“在第10軍的戰術指揮部裏,我靠著後麵的一張桌子,麥克阿瑟麵對十多名來訪的戰地記者,鎮定自若地宣布:‘我已命令部隊恢複進攻。’盡管沒有特意強調人稱代詞,但言外之意卻顯而易見 ——他剛從東京飛抵這裏,審時度勢,並就這個問題與下屬進行了商討,然後命令第8集團軍發動了進攻。”
麥克阿瑟就是這樣當著李奇微和眾多記者的麵將進攻的功勞據為己有 ——麥帥的老臉皮還真是夠厚的!
在旁邊的李奇微氣得差點沒背過氣去。軍官們誰都知道,進攻與麥克阿瑟根本無關。美軍敗退時,他隻顧推卸自己的責任,何嚐關心過部隊的死活?現在倒好,連以前的敗退居然也成了他的功勞了,真是豈有此理!
半個多月後,由於“屠夫作戰”進行得極不順利,李奇微在征得麥克阿瑟同意後,又擬定了一個“撕裂者行動”計劃。行動發起之前,他給麥克阿瑟發去了一封很有意思的電報,電報開頭令人作嘔地圓滑:
懷著莫大的榮幸和驕傲期待著您的視察。您每一次視察都帶給我們極大的鼓舞。
……對於你選擇視察日期的原因了解不詳,相信你將考慮到敵人從中推斷的可能性。無論如何,他們了解你個人的英勇無畏。他們也將毫無疑問地獲悉:每次大規模進攻的前夕,你都親臨視察行動以及您的無畏而機警的露麵……如果這一推斷適合於您,請不要在總攻發起之日視察。是從長計議貶低其推斷的價值還是給敵人增添一次證明其判斷的機會呢?如果不選擇在總攻之日視察將更有利於證明你行動機敏。先生,你知道你的期望是我行動的唯一指導,我希望這個意見不會影響到你的思考。
——你忠誠的馬修﹒李奇微
其實,在這封花哨的、充滿了東方式含蓄的電報中,滿篇隻有一個中心意思,那就是:“你這座尊神這一次可千萬別來了!”
也真難為了李奇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