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178整個世界都被騙了
中共研製糧食擴大器的消息越傳越神,世界各國報紙頭條紛紛發表新聞,除了戰爭新聞,遠在世界東方的中華民國很少在歐美報紙中提及。就在前段時間,重慶的蔣委員長為了獲得美國更多的軍事援助,特意向美國羅斯福總統去電多次,一直沒有下文。至於德國元首希特勒,雖然除了美國之外,是中華民國重要軍事援助國家,但也不是不條件的。俗話說虧本的生意沒人做,希特勒之所以賣軍火給國民政府,主要是他們缺錢。當然,除了錢,希特勒還有個想法,那就是把國民政府拉入他的“入侵蘇聯軍事同盟”。甚至德國元首希特勒向國民政府承諾,如果滅了蘇聯,下一步就幫助國民政府攘內,再滅小日本!不過這一切在當時的美國政府看來,國家和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恒的利益,當然國民政府也明白這點。至少在那個時候,國民政府的疆土沒有被蘇俄占便宜。
1941年11月初,正值莫斯科會戰的關鍵時刻。180萬德軍,1700輛坦克,1390架飛機,14000多門大炮和迫擊炮,已經兵臨莫斯科城下。德軍坦克距莫斯科隻有25公裏。德國政府不僅在軍事上對國民政府大力援助,在中日關係上從未停止過協調。可日本天皇就是個SB,死都要跟中國較勁,若是日本跟德國、中華民國政府形成盟約,首先聯合起來幹掉蘇聯,然後再滅歐洲…
“主席,你看這電報!這可怎麼辦啊?”小平同誌手裏拿著一大摞電報,它們有的是德國政府發來的,也有美國來電。當然,屬最多的還是日本國,他們開出的條件是,若能將“糧食擴大器”的技術提供給日本,就會幫中共一起對付國民黨,最後打下的國土用來平分。日本鬼子的豬腦豈能騙過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誰人不知唇亡齒寒的道理?要談條件也是蘇聯才有資格,日本國作為外民族、更不是共產主義國家,就是天皇來談判也不行。
“小平,看到沒有,這小日本想讓我們這個時候打國民黨,你看…!”
“主席,打不得!萬萬打不得!現在全中國老百姓都知道,目前國民黨正在跟日軍打會戰,如果這個時候下手,恐怕輿論對我們不利!”
“主席,千萬不能答應崗村寧次的條件!目前我們最重要的任務還是跟蘇聯搞好關係,我們共產黨的活動資金離不開蘇聯支持,如能打開一條蘇聯通道就好了!”
“好,就依你們所言,那個龍崎生產的“糧食擴大器”在哪裏?我倒要看看!這個龍崎搞的啥子糧食擴大器!”
“主席,龍崎的糧食擴大器其實就是個柴油機,那個原理…”小平同誌將糧食擴大器的秘密告訴主席後,很快得到主席的讚賞,主席認為:“毛主義”終於後繼有人了!
爆米花曾經是舊時全國各地農家人人喜歡的零食。不過這都是七十年代才流行的,那時候在農村,或是城鎮的街道上,到處有挑著轉爐工具貨擔師傅,他們是專業加工爆米花,還提供上門服務。 在七十年代的鄉村,師傅們先是在村頭巷尾選塊小空地,燃起熾熱的炭盆,架上一個像半截葫蘆形狀的生鐵轉爐,倒進半斤、一斤的大米,關好爐蓋,旋轉加熱10分鍾左右,然後把轉爐尾部對準一個布袋,像扣動步槍扳機一樣扳動轉爐開關,“嘭”的一聲巨響,大米就變成爆米花彈射進布袋。一小牛奶空罐大約半斤重的大米,加工膨脹成足有一小簸箕的爆米花。吃起來熱騰騰、香噴噴。 隻要轉爐“嘭!嘭!”響幾下,加上加工爆米花的香味從上巷飄往下巷,不消一支煙工夫,聞訊趕來加工爆米花的鄉間婦孺孩童,即時把爆米花的臨時加工場地圍個團團轉。 原料有大米、小米、玉米、高粱等。現場加工,師傅會視加工多少而收點微薄的加工費,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般收二毫子(二角錢)“一鍋”(一斤大米左右)。 恰逢農曆節日做茶果糕點時更為隆重,各家各戶都煮好糖漿,把爆米花和糖漿拌勻,搓揉成一個個拳頭般大小的“爆米碌”。爆米碌,團團圓圓,粒粒爆米花像咧開口笑,討人喜歡,是當地節令著名小吃,亦是拜祭祖先神靈的供品和走親戚的送禮佳品。 小小的爆米花,顯現了民間的智慧。記得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1972年中美恢複建交,美國總統尼克鬆首次到北京。有一天“微服私訪”中國老百姓的生活,轉悠到一條胡同時,忽然聽到十步遠的地方傳來“嘭”的一聲,讓隨行人員一陣緊張。但是那響聲處隨即傳來老人小孩的拍掌歡笑聲。上前一打聽,原來是加工爆米花。尼克鬆抓起一把爆米花,聞著很香,指著轉爐問這是什麼?隨行翻譯一時不知如何翻譯,後來靈機一動答道:“這是糧食擴大器。” 尼克鬆總統似乎對“糧食擴大器”感到很新奇,悟出中國找到解決10多億人肚子問題的辦法,確實了不起。在兩年後他一次對非洲饑餓難民救助工作的指示說,到中國訂購一批“糧食擴大器”送去非洲。尼克鬆這一發令,使我國外交部門的官員為尋找“糧食擴大器”費了不少周折。這則民間笑話,也許長了中國人的誌氣,被老百姓津津樂道地一傳十,十傳百。 41年的中國還沒開始“流行”爆米花,不過那些萬惡的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吃上了麵包。古老的東方中國對於西方歐美國家人來說很神秘,除了遠古時候知道的老鄭下西洋所帶過去的瓷器,西方人對中國的認知還停留在幾百年前,後來他們把中國稱為“瓷器國”。也好,那時候我們國家的瓷器很受外國人歡迎,瓷器在歐洲貴比黃金,直到朝鮮戰爭爆發,還有不少美國人認為,朝鮮人吃飯的碗都是黃金做的,可以想象,歐洲對亞洲的理解,還停留在朝廷時代。
“主席,這就是龍崎的“糧食擴大器”!就用蘇聯進口的柴油機機為動力,打出來的爆米花能擴大很多倍體積,用物理來分析:看它體積是變大了,但質量還是跟以前一樣!”
“恩來,快叫劉書記過來,這可是個偉大發明呀!”
………………………………………………………………
“龍崎同誌,你看誰看你來了?”
“劉書記,我沒有時間啊!這個機器很複雜!這裏沒技術人員不行啊!”龍崎哪裏是沒有技術人人員,他是不想教會太多徒弟,徒弟會了手藝,師傅就沒飯吃了。
“龍崎同誌,你的發明很好!主席來看你了!”
“啊!毛主席來看我了?”龍崎很是吃驚,想不到毛主席親自來慰問,一定要和他合影,這時代能見到毛主席就很榮幸了。
“劉書記,主席在哪裏啊?”
“龍崎同誌,來,給你介紹一下,這是我們工會主席毛仁義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