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悲壯西路軍-六十四、援救西路軍(2)(2 / 2)

9月6日,八路軍第129師在陝西三原縣石橋鎮冒雨召開奔赴抗日戰場的誓師大會。會上,劉伯承代表黨中央和中革軍委宣布了部隊的改編命令,著重講了換帽子的問題。會上,進行了閱兵和集體宣誓。接著,第129師在朱德、任弼時等率領下東渡黃河,向山西抗日前線挺進。10月19日,劉伯承以陳錫聯為團長的769團夜襲陽明堡日軍機場,擊毀敵機24架,殲滅日軍百餘人的重大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全國抗日的民心士氣。

李先念率西路軍部分指戰員由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回到延安

12月下旬,迪化紅西路軍學習支隊根據黨中央指示,除少數人員留下堅持工作外,其餘人員乘坐20輛汽車隨蘇聯援華車隊從迪化到達蘭州。隨後,學習支隊獨立經洛川進入陝甘寧邊區,到達延安,受到延安軍民的熱烈歡迎。在歡迎會上,毛澤東主席講話指出:我們一定要建立一支自己的特種兵,不要看眼前還沒有裝備,我們有人,有你們這樣一批技術骨幹,我們就有辦法。(王崇國《在‘新兵營’的日子裏》)根據中央命令,左支隊負責人李先念、李卓然、李天煥、程世才、郭天民、曾傳六等乘專機到達蘭州八路軍辦事處,然後轉乘汽車經西安八路軍辦事處到達延安。毛澤東主席在延安西山窯洞裏接見了他們。毛澤東在講話中指出:紅西路軍的失敗,主要是張國燾機會主義錯誤的結果。他不執行中央的正確路線。他既怕國民黨的反動力量,又害怕日本帝國主義。不經過中央,將隊伍偷偷地調過黃河,企圖到西北去求得安全,搞塊地盤,稱王稱霸,好向中央鬧獨立。這種錯誤的路線,是注定了要失敗的。西路軍是失敗了,但這不是說西路軍廣大的幹部和戰士沒有努力。他們是英勇的,頑強的。經常沒有飯吃,沒有水喝,冬季沒有棉衣,傷員沒有醫藥,沒有子彈,用大刀、矛子和敵人拚殺。但是,這也證明,沒有正確的革命路線,即使部隊再英勇善戰,也難免遭失敗。西路軍戰鬥到最後,由你們帶領一部分同誌排除萬難到達了新疆,這種堅定的行為,除了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其他任何軍隊也是做不到的。西路軍路線錯誤是主要的,但是那一帶是少數民族地區,人煙稀少,群眾中革命工作基礎又差,地勢又不好,南麵是大雪山,北麵是大山和沙漠,在幾十裏寬的一條狹窄地區,運動不便,敵人多是騎兵,我是步兵,又缺乏同騎兵作戰的經驗。這些情況,使西路軍沒有能更多地保存下革命的有生力量。革命鬥爭中,有勝利也會有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要從西路軍的失敗中吸取血的教訓。我們中國革命的前途是偉大的,中國革命一定會最後勝利。(程世才《曆史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