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悲壯西路軍-五十六、西渡黃河(1)(2 / 2)

10月22日,紅二方麵軍到達會寧,三軍勝利會師,共有經過長征考驗的骨幹力量50000餘人,全軍士氣空前高漲。10月23日,張國燾、朱德率紅軍總司令部到達打拉池,同彭德懷、徐海東會商,並於24日聯名致電中央,表示完全同意中革軍委《十月份作戰綱要》所製定的戰役計劃要點。22日,毛澤東、周恩來電“彭(德懷)朱(德)張(國燾)”:“會談時請首先注意寧夏戰役的準備與部署問題,關於如何奪取定遠營,如何克服困難及如何截取遠方貨物等,均需注意”。毛澤東計劃,四方麵軍1個軍渡河奪取定遠營,認為“這是接物攻寧的戰略樞紐”。

根據中革軍委《十月份作戰綱要》,紅四方麵軍總指揮部作了部署,令紅30軍向靖遠縣大葦子一帶秘密造船,作渡黃河的準備;以第4、5、31軍抗擊敵人進攻;第9軍於會寧至靖遠之間為預備隊。若30軍渡河成功,第9軍迅即跟上,若不成功而南敵突擊,則以第4、5軍牽製敵之翼側,以第31、9軍反擊南敵,為30軍爭取渡河時間。在寧夏作戰和奪取定遠營的意圖下,毛澤東、周恩來同意四方麵軍一個軍先在中衛、靖遠過河,“30軍(軍長程世才、政委李先念)渡河以至少備足10個船開始渡河為宜”。“是否推遲數日,請依具體情況斟酌”。

1936年,蔣介石雖然對日本帝國主義采取了強硬態度,但他仍然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獨裁內戰政策,不顧全國人民的抗日要求,繼續進攻紅軍。10月,三大主力紅軍會師後,蔣介石震驚不小。10月16日,蔣介石下達“進剿”令。10月20日,國民黨中央軍胡宗南、王均、毛炳文、關麟征等部10個師按照蔣介石的老戰術,東西對進,由南向北,步步為營,築堡前進。10月22日,他偕宋美齡飛至西安,部署中央軍蔣鼎文、樊崧甫、萬耀煌和馬鴻逵部隊對紅軍的作戰,共調動了20個師到西北,圍攻紅軍的總兵力達到60多個師,260個團,以蔣鼎文為剿共前敵總指揮,企圖一舉消滅紅軍。10月21日,蔣介石嫡係胡宗南第1軍、王均第3軍以及毛炳文第37軍,采取分進合擊戰法,並在大批飛機掩護下分別從東、南、西向黃河東岸的紅四方麵軍主力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