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曲折長征路-五十四、甘孜會師(2)(2 / 2)

這期間,紅二、四方麵軍領導人對張國燾既團結又鬥爭,但對四方麵軍廣大指戰員卻十分團結。會師前,紅二、六軍團各級領導就對部隊進行教育,要求幹部戰士要主動和四方麵軍搞好團結。會師後,二方麵軍領導人要求部隊“凡四方麵軍來的幹部,隻準講團結”,“不利於團結的事不說,不做”。二方麵軍領導同誌還主動找四方麵軍的負責人談話,了解情況,溝通思想。四方麵軍的幹部戰士在會師前就為二方麵軍準備了毛衣、毛襪等禦寒物品,並協助二方麵軍籌集糧食、牛羊等。兩個方麵軍的幹部戰士關係十分融洽。在對張國燾既團結又鬥爭的同時,任弼時還主動向中央建議,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解決黨內分歧;向總政治部提出,立即在三個方麵軍中做好會師的團結工作;為及時掌握全麵情況,任弼時隨紅軍總部行動,並擔任西北局副書記。甘孜會師後,紅32軍該歸第二方麵軍建製。

紅四方麵軍部分編製和領導人也進行了調整,徐向前任總指揮,陳昌浩任政治委員,王樹聲任副總指揮,李特任參謀長,李卓然任政治部主任。方麵軍共三萬餘人,下轄:

第4軍:軍長陳再道,政治委員王宏坤,參謀長陳伯均(後唐天際),政治部主任劉誌堅。所轄:第10師,師長餘家壽,政治委員葉道誌,參謀長範朝利,政治部主任汪宏清。第11師,師長周世元,政治委員陳錫聯,參謀長劉治朝,政治部主任陳美藻。第12師,師長張賢約,政治委員胡奇才,參謀長卜萬科,政治部主任鄭發生。獨立師,師長徐應忠,政治委員高厚友,政治部主任劉鬆清。各師均直屬營,無團部。

第5軍:軍長董振堂,政治委員黃超,副軍長羅南輝,參謀長李屏仁,政治部主任楊克明。所轄:第13師,師長葉崇本,政治委員朱金暢,參謀長劉培基,編有第37、39團。第15師,師長郭錫山,政治委員謝良,編有43、45團。

第9軍:軍長孫玉請,政治委員陳海鬆,參謀長陳伯稺,政治部主任曾日三。所轄:第25師,師長王海清,政治委員盛修鐸。第26師,師長劉理運,政治委員楊朝禮。第27師,師長陳家柱,政治委員李德明,參謀長薑振海,政治部主任夏祖盛。教導師,師長張道容,政治委員易漢文,政治部主任李友慶。各師均直屬營,無團部。

第30軍:軍長程世才,政治委員李先念,參謀長黃鵠顯,政治部主任李天煥。所轄:第88師,師長熊厚發,政治委員鄭維山,參謀長熊德成,政治部主任徐太先,編有第263、265、268團。第89師,師長邵烈坤,政治委員張文徳,參謀長劉雄武,政治部主任裴壽月。編有第264、267、269團。

第31軍:軍長王樹聲(兼),政治委員詹才芳,參謀長李聚奎,政治部主任王新亭。所轄:第91師,師長徐深吉,政治委員桂幹生,政治部主任黃立清。編有第273、276、277團。第93師,師長柴洪儒,政治委員葉成煥,政治部主任鄭行忠。編有第271、274、279團。

甘肅抗日救國軍(1935年11月成立):總指揮王維舟。所屬第1路,司令李中芳;第2路,司令李彩雲;第3路,司令柴中孔;回民第6路,司令馬良駿。

金川省軍區:司令員李彩雲,政治委員邵式平。所轄:獨立師,師長李彩雲(兼),政治委員何誌餘;獨立第2師,師長馬駿,政治委員李中權,副師長金世柏。

騎兵師:師長許世友(後董俊彥),政治委員秦道賢,政治部主任李慶雍。所屬第1、3團。

婦女獨立團團長張琴秋。特務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