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曲折長征路-四十七、團結與鬥爭(2)(2 / 2)

陳昌浩在會上認為決議草案對張國燾的批評完全是誤會,並擔保張國燾沒有反黨的意思,說張國燾批評一方麵軍是“希望改好,並不輕視”等等。其他與會者在發言中對決議草案的內容作了一些補充後,由洛普作了結論。會議基本通過了決議草案,並責成常委對決議草案作最後的修改。

在討論組織問題時,張聞天本著“吸收四方麵軍幹部參加中央工作”的精神,代表政治局提出經過預先磋商的名單,增補徐向前、陳昌浩、周純全為正式中央委員,何畏、李先念、傅鍾為候補中央委員,增補陳昌浩為政治局正式委員,周純全為候補政治局委員。張國燾見這個名單不符合他原來要求增補四方麵軍幹部9人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不能在數量上壓倒多數的意圖,十分不滿地說:“在堅決提拔工農幹部的原則上,還可以多提幾個人嘛!”“吸收新人參加工作,隻是實施黨內民主,並不是什麼推翻中央領導的陰謀。反之,不讓新人參加中央工作,政治上軍事上的重大問題也不讓同誌們有發表意見的機會,這就無異於阻塞了團結之路。”他接著提出,應該從一、四方麵軍遴選少數幹部列席政治局會議,並參加軍委會和其他中央機關的工作,將有百利而無一害。毛澤東、張聞天等已看透張國燾是想形成多數來控製中央,所以在中央委員人數上堅決不鬆口。但是為了團結大局,在組織問題上作了些必要的妥協和讓步,同意陳昌浩、周純全為政治局正式委員。會議還決定由周恩來兼任一方麵軍司令員和政委,陳昌浩任總政治部主任,羅榮桓、周純全任副主任。

8月5日,沙窩會議做出了《關於一、四方麵軍會合後的政治形勢與任務的決議》,再次肯定了中央“北上”的方針,否定了張國燾“南下”的主張。決議斷定:“中國革命形勢依然存在,蘇維埃革命並未低落,而是繼續發展著。”“尤其是一、四方麵軍兩大主力在川西北的會合,造成了中國蘇維埃運動在西北開展極大勝利的前途。”決議還不點名地批評張國燾,“紅軍中個別的同誌,因為看到黨在某些工作中的錯誤與弱點,而認為是黨中央政治路線不正確,這種意見是完全錯誤的。”

張國燾對沙窩會議的結果很是不滿意。徐向前後來回憶說“沙窩會議後,張國燾滿肚子不高興,臉色陰沉,不願說話。陳昌浩向我發牢騷說:中央聽不進國燾的意見,會上吵得很凶。我對張國燾、陳昌浩說:現在不是吵架的時候,這裏沒有吃的,得趕緊走,我們在前麵打仗,找塊有糧食吃的地方,你們再吵好不好呀!當時的確到了鬧糧荒的嚴重地步,我心裏著急得很。部隊天天吃野菜、黃麻,把嘴都吃腫了。······我想,這麼困難的情況下,要命第一。我一再催促張國燾、陳昌浩早走,以後再吵,原因就在這裏。”(徐向前《曆史的回顧》第438—439頁。)

在中央的耐心說服和教育下,張國燾在口頭上表示同意會議決議。在徐向前的警告下,他也意識到了紅軍當前所麵臨的困難,繼續率四方麵軍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