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曲折長征路-四十六、國燾爭權(2)(1 / 2)

第五章 曲折長征路-四十六、國燾爭權(2)

張國燾在與中央慰問團成員的談話中,一再提出解決統一組織問題,建議充實紅軍總司令部,讓徐向前、陳昌浩參加總司令部的工作,以徐向前為副總司令,陳昌浩為總政委;軍委設常委,決定戰略問題。李富春認為事關重大,便於7月6日致電中央彙報了此事。

7月8日,張國燾在雜穀堖召開四方麵軍高級幹部會議,抓住《前進報》載文批評“西北聯邦政府”一事大做文章,挑撥一、四方麵軍的關係。9日,他又指使川康省委致電黨中央,提出:為統一指揮,迅速行動,進攻敵人起見,必須加強總司令部。向前同誌任副總司令,昌浩同誌任總政委,恩來同誌任參謀長,軍委設主席一人,仍由朱德同誌兼任,下設常委,決定軍事策略問題,請中央政治局速決速行,並希立複。署名的川陝省委領導人是:周純全、劉瑞龍、黃超、張琴秋、李維海、謝富治和吳永康。10日,張國燾得知一、四方麵軍先頭部隊抵達毛爾蓋後,再次致電朱德、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張聞天,再次提出宜迅速解決統一指揮的組織問題,反對右傾。當日,朱德、毛澤東、周恩來聯名致電張國燾,指出:“分路北上原則早已確定,後忽延遲,致無後續部隊跟進盼如來電所指,各部真能速調速進,勿再延遲,坐令敵占先機”。“弟等今抵上蘆花弟急盼兄及徐(向前)陳(昌浩)速來集中指揮”。16、17日,張國燾、徐向前分別到達蘆花鎮。陳昌浩得知後,便於18日致電張、徐並轉朱德,提出:“職堅決主張集中軍事領導,不然無法順利滅敵。職意仍請國燾出任軍委主席,朱德任總前敵指揮,周副主席兼參謀長。中政局決大方針後,給軍委獨斷決行”。(《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麵軍戰史資料選編》(長征時期)第89頁。)陳昌浩還利用與張聞天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同學的關係,多次找張聞天談話,希望張聞天支持張國燾。為了團結張國燾,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等人商議,盡量滿足張國燾的要求。毛澤東認為,張國燾是個實力派,有野心,不給他一個相當的職位,一、四方麵軍很難合成一股繩。張國燾想當軍委主席,但現在由朱總司令擔任,他沒法取代。讓他當副主席,同周恩來、王稼祥平起平坐,他不會甘心。周恩來提出不再擔任紅軍總政委的請求。張聞天提議把總書記交給張國燾。毛澤東不同意,他認為,寧願交出總政委,不能交出總書記,如果那樣就麻煩了。經過反複權衡,毛澤東對張聞天說:“讓他當總政委吧。”這樣既考慮了張國燾的要求,又避免了他全部掌握軍權,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7月1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在蘆花鎮召開,出席會議的有朱德、洛浦、張國燾、周恩來、毛澤東、博古、王稼祥、凱豐、鄧發共9人。議題是研究解決統一指揮和組織領導問題。會議通過了張聞天提出的人事安排方案:張國燾任紅軍總政治委員,徐向前、陳昌浩分別為前敵總指揮部總指揮和政委,博古為總政治部主任。當日,中革軍委發出《任朱德仍兼紅軍總司令張國燾為總政委通知》:“奉蘇維埃中央政府命令:一、四方麵軍會合後,一切軍隊均由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總政委直接統率指揮。仍以中革軍委朱德同誌兼總司令,並任張國燾同誌任總政治委員。特電全體知照”。7月21日,黨中央在黑水附近的則格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與張國燾進一步會商“組織問題”。會議決定以紅四方麵軍總指揮部為紅軍前敵總指揮部,徐向前兼總指揮,陳昌浩兼政治委員,楊尚昆任政治部主任,葉劍英任參謀長。如此一來,紅軍行動的決策者就成了朱德、張國燾、徐向前、陳昌浩,實際權力掌握在張國燾手中。張國燾認為目的基本達到,於是欣然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