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頌堯見巴中、南江失守,急調兵反撲。當田部進至巴中城南的南龕山時,被紅軍迅速擊退。紅34團即乘勢攻克平梁城,將敵驅逐出距巴中約50華裏的恩陽河。田頌堯鑒於李煒如一出便被紅軍擊潰,反撲又失敗。他認為,此時形勢十分嚴重,自身存亡攸關,不可等閑視之。於是,加緊調兵遣將,重新布署,企圖恢複通、南、巴地盤。
這期間,中共四川省委指示梁達中心縣委,迅速動員一切力量,鞏固和擴大川東遊擊軍,配合紅四方麵軍作戰,爭取與主力紅軍會師。2月16日,中共四川省委軍委書記程子建在上海向中央書麵報告四川省委工作。報告中說,省委已通知川北黨與紅軍取得聯係,擴大擁紅宣傳與募捐支援紅軍等工作。到2月7日,已動員一百幾十名黨員和群眾到順慶、潼川、綿竹、開江、廣安和忠、豐、萬、梁、達一帶當兵,乘機組織兵變,配合紅四方麵軍的鬥爭。報告要求中央介紹川北紅軍與省委的關係。此後,川北紅軍遊擊軍積極活動於宣漢、城口、達縣、萬縣、開江一帶,牽製劉湘、劉存厚的兵力。到夏天,遊擊軍擴大到2000餘人,整編為3個支隊。川北地方黨組織領導的紅軍遊擊隊和農民自衛軍武裝也積極配合紅四方麵軍作戰。
曾先後任楊森第20軍旅長及渠縣縣長的任偉璋,四川南部人,1893年生,青年時代參加四川軍閥楊森部隊,由士兵逐級擢升為旅長。20世紀30年代初,在共產黨員影響下傾向進步。1932年夏,棄楊森管轄的渠縣縣長職,在西充縣西禪寺拉起隊伍,成立“川北民眾救國義勇軍”。不久,部隊開往南江北部。1月19日,任偉璋所領導的進步武裝“川北民眾救國義勇軍”3000餘人,在共產黨員李載溥、張逸民等的策動下於南江桃源寺起義,並發表了參加紅軍宣言。(該宣言見1933年2月19日《紅色中華》第1版。)起義後,獨立第1師積極配合了紅四方麵軍第73師解放南江的戰鬥。不久,任偉璋的川北民軍被改編為紅四方麵軍獨立第1師。任偉璋任師長,劉祺任政治委員,張逸民任參謀長,李載溥任政治部主任。在川軍三路圍攻開始後,張國燾派陳昌浩到南江,將該師撤散混編,並清洗了一批軍官。任偉璋、張逸民在後來的肅反中被張國燾下令逮捕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