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赤化川陝省-三十九、攻占劍門關
紅軍突破嘉陵江天險後,田頌堯部隊一敗塗地。4月2日,蔣介石手令將田頌堯撤職查辦,以記大過處分的副軍長孫震暫代第29軍軍長,“待罪圖功”。此時,劉湘判斷,紅四方麵軍不會完全放棄川陝根據地,目的僅在於擴大蘇區到嘉陵江上遊兩岸地區,再相機向川西平原發展。於是,他令第六路軍總指揮王讚緒指揮彭煥章等5個旅由南充側擊,防止紅軍向川中盆地發展。
紅軍第二梯隊渡江後,總指揮部即以4個軍的兵力分3路席卷沿江敵人。左翼紅9軍一部在紅4軍一部配合下,經閬中地區南下,於4月2日攻占南部縣城,殲滅李煒如路3個團。右翼紅31軍擊潰劉漢雄一部後,急向劍門關推進。中路紅30軍及紅9軍一部在馬鞍山擊潰敵29軍第10旅一部,於3月31日攻占劍閣縣城後,以紅89師控製縣城,88師向東北疾進,協同紅31軍攻擊劍門關。
“天下雄關”——劍門關
劍門山是四川四大名山之一,山勢北高南低,綿延橫亙東西數百裏的七十二峰,嵯峨齒仞如倚天長劍橫跨劍閣、昭化之間的隘口。劍門關,扼川陝孔道,兩邊峭壁突兀高聳,似利劍劈開懸在數丈深的絕壁中的一條小道,貫穿南北。劍門關以崢嶸崔嵬而稱雄於天下。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讚曰:“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千百年來,兵家皆言:“打下劍門關,猶如得四川。”劍門關守敵為鄧錫侯第28軍憲兵司令刁文俊部3個團。其中陳麟團守劍門關東側的沙壩河、紅岩寺一線;王良團守關南漢陽鋪、大小吊崖一帶;楊綽雲團和陳團之廖營,守關口至青樹子一線;刁部還與廣元王誌遠部遙相呼應。為鼓勵守關,鄧錫侯撥專款4萬銀元犒賞官兵。
根據敵情和地勢,方麵軍總指揮部決定分三路攻擊劍門關。第一路紅91師速斷關口東麵的廣、昭等援敵,經黑山觀、風埡子強奪李家嘴,形成佯攻陣勢,以牽製敵人火力;第二路紅88師由南直插劍門關,協同紅31軍攻關;第三路紅93師一部在騎兵配合下,從五裏坡直衝關槽,攻擊關口主峰。徐向前還應副總指揮王樹聲的請求,調總部迫擊炮營配合攻關。各路攻關部隊由王樹聲統一指揮。4月2日拂曉,紅88、93師及91師1個團,分別進抵劍門關,從東、西、南三麵包圍了劍門關。紅88師先頭部隊突破敵兩道崗哨,衝上楊綽雲團魚池梁陣地,與敵發生激戰,不久,楊敵敗走,紅軍遂占童家山、棚子梁。與此同時,紅91師也占領李家槽。紅93師一部挑選了7人組成突擊組,由當地農民帶路,繞至金牛峽一帶,突然襲擊敵指揮所,奪得川軍旗幟一麵和機槍1挺。突擊組隨即化裝成川軍,直奔關口門樓,斃敵瞭望哨數名,連續占領三道門樓。守敵倉皇越過烽火台逃下誌工寺。紅軍後續部隊1個連趕到,會同突擊組以輕重機槍封鎖關口。楊綽雲團被迫退守劍門山主峰陣地。至此,劍門關外圍敵之據點被全部掃清。
11時許,紅軍對劍門關主峰守敵發起總攻。主攻任務由“夜摸常勝軍”274團第2營擔任。營長陳武和率該營在總部迫擊炮營和紅31軍機炮火力掩護下,利用土坎石包與敵激戰。但終因紅軍火力不強,路滑難行,突擊營連續兩次攻至主峰附近而失利。副總指揮王樹聲及時調整部署,仍由2營擔任主攻,同時以紅91師攻擊敵東側陣地,紅88師攻擊敵西側陣地,紅93師作正麵掩護性攻擊。第3次攻擊開始。迫擊炮營改用各連長親自操炮,準確地摧毀了主峰敵人火力點。突擊營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展開山地戰鬥隊形,一鼓作氣衝上大劍山主峰。楊綽雲團2個營退下山去,逃入薑公祠。紅軍大部隊跟進,與突擊營圍攻敵人,並展開激烈肉搏。楊綽雲被逼跳崖斃命。殘敵500餘人逃向關外,被紅軍殲滅。戰至下午4時,紅軍占領劍門關,殲敵近3個團約3000人。紅軍犧牲僅50餘人。
紅軍占領劍門關後,沿江川軍紛紛潰逃。紅軍乘勝追擊。紅30軍和紅31軍各一部星夜攻占昭化城,殲守敵1個團。紅31軍主力進至羊模壩、三壘壩地區,阻擊胡宗南部南下,並包圍廣元。紅4軍以一部兵力向梓潼發展,另一部協同紅9軍攻克閬中、南部,擊潰田頌堯部1個旅,殲敵3個團。至此,嘉陵江戰役第一階段結束,殲敵7個多團,控製了北起廣元,南至南部的嘉陵江西岸地區,敵人整個沿江防線被摧毀。第29軍殘部退走射洪、鹽亭、三台地區。鄧錫侯一部退至廣元及其以北地區,另3個旅和軍部所率部分機動兵力,布防於梓潼、魏城、江油、中壩地區。以上各敵沿涪江右岸分據要點設防,阻止紅軍渡過涪江。劉湘、鄧錫侯、孫震一致判斷:紅四方麵軍可能放棄通、南、巴根據地,北出漢、沔,沿川陝公路南下川西平原。紅軍向涪江上遊進軍,不過是紅軍曆來的“轉山”行動。同時,劉湘令許紹宗縱隊和第6路軍約8萬人指向劍閣、梓潼,主要掩護川西,同時向北送走紅軍,此時,胡宗南部仍在川陝甘交界的青川、碧口至南坪一線窺視川中動靜,並阻止紅軍北上。